作者:韩琨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15-6-4 5:38:35
选择字号:
感受编程之美的创新火花
——2015编程之美挑战赛总决赛侧记

 

■本报记者 韩琨

“如果支持我们,就请在展板上给我们点‘赞’吧。”穿着绿色文化衫的学生向面前的听众微笑致意。尽管这样的“点赞”与他们的决赛分数并没有直接关系,但这样的交流与锻炼显然是大家欢迎的。

5月25至27日,嘉宾、评委和50位进入决赛的选手齐齐汇聚在苏州市工业园区微软(亚洲)互联网工程院苏州分院。学生们借助展板,手绘出自己编程方案的思维路线,为感兴趣的观众讲解。一时间,不同的声音和热烈的气氛让置身其中的人忽然感觉——这简直是个“路演”现场。

没错,这就是由微软主办、电气电子工程师学会(IEEE)协办的2015编程之美挑战赛总决赛学生项目演示的现场。今年,大赛以人工智能为主题,预赛阶段就吸引了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中国科技大学等超过150所高校的22653名大学生参与,层层选拔之后,其中的前50名选手来到苏州参加决赛。

多元碰撞

展示环节,有一块颇为朴素的展板吸引了《中国科学报》记者的注意——栩栩如生的“暴漫系列”表情和“算了,还是一起酱油吧!”的标语让人想不留意都难。在各组同学都在紧张、热烈地演示和讲解项目的时候,这二人显得有些特别的“淡定”。

“我们是剩下的最后一组选手。”这两位学生笑着向记者解释。

原来,这与比赛赛制有关。进入决赛的50位选手在报到时需要两两自由组队,但被作出了明确的限制:两名选手不仅不得来自同一所学校,甚至不得来自同一个城市。参加决赛的学生们从各地分别奔赴苏州,到达时间自然有早有晚,于是最后的两位同学也就遗憾地失去了自由组队的机会,成了“剩下的”。

对此,微软亚洲研究院学术合作部中国区经理马歆介绍道:“我们每年都是这样的,我们邀请来自不同地区的学生组队,这样大家在一起才有可能碰撞。如果是两个同校的学生组队,他们的风格太相似,难度就会降低。”

在采访中,不少学生也纷纷向记者表示,演示的前一天正是他们拿到题目进行编程的一天。他们的时间只有24小时,而用于编程的时间大多是早上十点到晚上十点,甚至有人牺牲了一些休息时间。“时间挺紧张的”“不同学校的人果然各有特点”是他们共同的感慨。

“大家在24小时之内要建立信任、要分工,这个很重要。”马歆说。

这样的组队方法还有另一个意义,那就是对真实工作环境的模拟。微软(亚洲)互联网工程院苏州分院副院长张晧勇说:“在真实生活中,你可能没办法选择一起合作的同事,所以需要磨合。”

参赛学生的多元交流和碰撞就在这样的临时组队和磨合中产生,而多样性的另一种体现则在于参赛学生来自的国家和地区范围逐年扩大。马歆介绍道,“比如香港地区和台湾地区的学生,第一年他们只是进到前1000名,今年他们已经成功地杀入到前五十名的比赛中。学生慢慢了解这个比赛,参与度会越来越高,在比赛中也会有更好的成绩,这也是我们想看到的。”

而今年,范围扩大到了日本、印度。马歆介绍了这个想法的来源:“我们是微软亚洲研究院,所以在今年尝试邀请来自日本和印度的同学参加,而他们也非常钟情于编码。”

“大家愿意在一起头脑风暴。因为编程本来是没有语言界限的,大家在一起可以用英文交流,最后说不定我们可以解决更有意思的实际问题。”马歆说。

创新应用

马歆口中所说的“更有意思的实际问题”,体现在今年的赛题上——人工智能。围绕这一主题,决赛学生分两组进行命题作业,一是新闻推送,二是个人智能助手。

张晧勇向记者介绍了本次大赛命题的背后思路:得益于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与自然语言处理技术的发展,人工智能正越来越多地走入人类世界。以人工智能机器人微软小娜与小冰为切入点,微软(亚洲)互联网工程院苏州分院正不断布局人工智能研发版图,积极拓展人工智能的潜在应用场景。

他说:“希望通过此次大赛,选手们能开拓眼界,认真思考人工智能将给人类带来的变革性影响,以极客创新的精神让人工智能早日融入普通人的日常生活。”

来自清华大学的参赛选手、二等奖得主陈晓奇对印度选手的作品印象深刻。“他们的作品是帮助大家做简单的数学运算,比如你跟他说一句话,帮我计算3减5等于几,它会帮你计算。在中国,人们是不需要这个应用的,但是在其他国家就有这个需求。”

事实上,陈晓奇今年已经是第二次参加编程之美比赛了,在他看来,这个比赛“很有趣”。他解释道:“主要在于它突然给你一个问题,虽然这个问题你平时可能想到过,但是没有想过怎么解决它。比如,突然告诉你需要把这个数据放到这里,你可能平时也意识到了这个问题,但是现在马上要想出一个解法,而且只有12小时的时间,这还是很有挑战的。”

最终获得一等奖的选手唐飞虎来自哈尔滨工业大学,团队项目的合作者是来自上海交通大学的郭晓旭。他们的决赛题目是智能助手,可以根据用户需求帮助查询旅游讯息,如机票、火车票、景点等。“我们需要对语序进行分析,还要分析它的出发地,要对时间进行换算,要对情境进行分析,比如我们要知道用户是要火车票、飞机票,还是景点门票,是周边地图还是换乘信息。”唐飞虎介绍道。

在采访中,记者发现,许多参赛同学都颇具个性,对未来也有着各自明确的规划,并在为之努力。明年即将毕业的唐飞虎已经在北京一家创业公司参与项目开发,越来越多的编程人才已经初露峥嵘。而微软也会为优秀的选手提供各种交流、培养的机会。

“我们比赛的前50名可以获得一年免费的IEEE学生会员资格、进入微软预苗计划或预科生计划的绿色通道,前100名的选手可以直接进入微软创投加速器扶植企业的绿色通道。”张晧勇介绍道。

今年的编程之美大赛结束了,明年还会继续,也许还有同学如陈晓奇一样再次参赛,但每一年的比赛都会擦出新的火花。

“我们明年会做得更加国际化,而这样的平台会更有利于我们的同学施展、发挥自己的才能,并提供更大的交流空间。”微软亚洲研究院学术合作经理吴国斌说。

《中国科学报》 (2015-06-04 第6版 动态)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科学家完整构建火星空间太阳高能粒子能谱 “糖刹车”基因破除番茄产量与品质悖论
备受科技巨头青睐 下一代地热来了 变暖加速喜马拉雅高山树线向高海拔扩张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