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韩琨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15-5-21
选择字号:
应多一些诗意的理科考卷

 

■韩琨

最近几天,中国科学院大学2014~2015春季学期的“蛋白质工程原理”期末考试试卷在网络上走红,甚至被感慨为“最浪漫”试卷。原因很简单,这门开给研究生一年级学生的生物试卷中,出现了很多古诗词。如此诗意的试卷,让学生们大感意外。

“青莲居士于花前月下对影成三人时用到了哪一类生物工程产品?”选择题中,题干的前半部分不是蛋白质知识,而是诸如“千丝碧藕玲珑腕,一卷芭蕉辗转心”这样的诗句。因此,有学生感慨,如果没有点文学修养,对这样的试卷简直无从下笔。

面对诗意试卷引起的讨论,该课的任课老师、中国科学院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副教授吴其亮表示,这样做是出于对中华古典文化的强调,他说自己经常向学生强调加强古典文化的修养,“我也有意进行这样的训练”。虽然有很多人对诗意试卷“点赞”,但也有网友认为,题干中的干扰信息太多,增加了阅读负担,显得多此一举。对此,吴其亮解释说,试卷的本质当然并非考查学生的古典文化知识,“无非就是引导大家加强这方面学习”。

也就是说,这样诗意的试卷只是老师引导学生加强文学素养的一种表现。人们之所以对此感到诧异,基本上出于两种思维。一是受到长久以来的所谓“文科”“理科”简单粗暴的二分乃至对立思维的影响,认为生物试卷出现所谓的“文科”知识不正常。其次,是出于一种深层次的、短视的功利主义思想,认为这些东西(古诗词知识、文学修养)与理工科学生所学的内容没有关系、没有帮助,因此不需要掌握它。

事实上,不同的学科有各自的特征,但作为人,不应该被学科的边界框住自己的发展。文学素养,或者说对语言文字的驾驭能力,毫无疑问对于每个人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都非常重要。比如从事科学研究的工作者(“蛋白质工程原理”这门课考生日后最可能从事的职业)必须勉力撰写论文、参加国际会议、与同行交流,而这些内容都对其文字驾驭能力提出了相当高的要求。一篇优秀的科研文章,必然能够精确体现作者意图,词不达意、艰深晦涩的文章可能在投稿环节就被期刊编辑给毙掉了。

由此看来,诗意试卷的背后可以引申出对学生文学素养的强调和训练,而这些对于学生的成长是极为重要的。因此,笔者认为,应该多出现一些如此诗意的理科考卷,有助于人们打破狭隘的思维,成为文化意义上完整的人。

《中国科学报》 (2015-05-21 第7版 视角)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大规模基因研究重绘开花植物的生命之树 彭慧胜院士团队把“充电宝”做成衣服
缓解肠易激综合征  饮食比服药更有效 银河系发现巨大黑洞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