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剑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15-5-15
选择字号:
如何为运动计算“强度”

 

■本报记者 王剑

法国思想家伏尔泰提出了“生命在于运动”的格言。他喜欢散步、跑步、击剑、骑马、游泳、爬山……直到80岁高龄时,还和朋友一起登山看日出。

实践证明,运动能促进心脏和呼吸功能,增加肌肉强度和骨质密度,提高反应灵敏度,减少抑郁感,并且增强体质。因此有不少人认为,加大运动强度和持续时间,会对健康长寿更有利,其实这是不科学的。

如何才能做到科学地运动,在运动过程中如何把握好“度”,这是让很多运动爱好者困惑的一件事情。

上海体育学院副教授郭黎在接受《中国科学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运动强度是指肌肉活动水平,可用功率(单位时间的能耗或作功量)、等长收缩张力或收缩速度来反映。”

运动强度是决定身体动员何种能源物质供能,以及身体对运动产生何种适应的重要因素。

那么,生理指标是如何来反映运动强度的呢?

1. 心率

心率即为每分钟心脏跳动的次数。心率可以反映运动的强度,是因为在一定范围内(100~180次/分),心率与运动强度呈直线关系。也就是说,同一个人,运动时心率越高,则运动强度越大。

在实际运用时,界定一个人在运动过程中的运动程度,可采用最大心率百分比的方法对运动强度进行分级——最大心率可按照220-年龄(岁)来计算。比如,20岁的健康成年人,最大心率=220-20=200(次/分)。

一般而言,运动时心率在40%~54%最大心率范围内为小强度;在55%~69%最大心率范围为中等强度;而运动时心率大于70%的最大心率为大强度。

如要减肥,对年轻人而言,一般运动强度控制在60%~75%的最大心率,则对脂肪的消耗比较有效。可见,心率的多少是反映运动强度比较简便的识别方法。

2. 代谢当量(METs)

所谓代谢当量,就是把安静时的能耗设定为1,运动时的能耗为安静能耗的倍数就是代谢当量。比如,以4.8 公里/小时的速度行走,其代谢当量约为3.3 METs,则表示这种运动的能耗是安静水平的3.3倍。一般来说,小于3 METs为小运动强度;3~6 METs为中等运动强度;如果大于6 METs则为大运动强度。

健康成人如果每周进行3到5次、每次20~60分钟的中等强度持续或间歇有氧运动,会有利于保持和改善心血管机能、体成分和肌肉力量。

有研究报道,与从不运动相比,每周进行75分钟大强度运动或15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相当于7.5代谢当量·小时/周,这样能使冠心病患者的死亡风险降低20%;若运动量为上述的1~2倍和2~3倍,其死亡风险将分别降低31%和37%。

3. 耗氧量

耗氧量是运动时人体消耗的氧气量,往往运动强度越大耗氧量越高。人体在递增强度运动时,每分钟被人体利用并被人体消耗的最大氧量,称为最大摄氧量。一般研究中,设定运动强度采用当时的耗氧量占最大摄氧量的百分比表示。一般小强度运动量为小于45%最大摄氧量,中等强度为55%~65%最大摄氧量,大强度为75%~85%最大摄氧量,亚极量强度为90%~95%,当大于95%最大摄氧量则为极量强度。

另外,耗氧量与代谢当量可以换算,即1 METs对应耗氧量为3.5 毫升/公斤体重/分。

4. 主观用力程度(RPE)

主观用力程度是依据个人在运动时的主观感觉来反映的运动强度。小强度对应的主观用力程度会让人感到完成运动“容易”;中等强度会让人感觉“有些难”;而大强度下,会感觉“难”。

其中,小强度下呼吸模式保持不变,出汗很少;中等强度下运动10分钟即出汗,呼吸将加深、加快,但可自由交谈而不费力;大强度下运动5分钟即出汗,呼吸明显加快,只能用短句交谈。

郭黎表示,当然RPE量表的得分为6~20,其实将得分乘10即为运动心率。另外,从未运动的人采用RPE监测运动强度得分都偏高。对于少运动者,一般推荐RPE在11~13,而有锻炼习惯者,可在13~15。在这一范围内一般属于有氧运动。

另外,相同物理强度下,不同人的生理强度可能不同。比如,同样以8公里/小时的速度跑步,运动能力强的人,心率会低于运动能力弱的人,这反映出他们的生理强度不同——运动能力强的人生理反应小,相反,运动能力差的人生理反应则更大一些。

在了解了如何判断运动量以后,我们就可以知道不同运动强度对人体的作用是不一样的。郭黎告诉记者,在运动之前,要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和运动目的,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让自己养成坚持锻炼的好习惯。

《中国科学报》 (2015-05-15 第12版 生活)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中山大学极地”号执行渤海冰区综合调查 新研究揭示光学湍流特性
美国黄石火山活动可能向东北方向转移 春节前最后一次!APP论文&基金新活动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