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卉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15-4-17
选择字号:
乡弱 村空
农村教育何处落脚


 

熊丙奇

 

储朝晖

■本报记者 王卉

日前,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十一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年)》,指出发展乡村教育,让每个乡村孩子都能接受公平、有质量的教育,阻止贫困现象代际传递。

由于前几年实行的“撤点并校”政策,目前农村学校生源持续减少,不少农村学校只有一两个学生,乡镇学校的生源也很少,大量农村学生拥到县、市级学校上学,导致城市里的中小学人满为患。专家称这种现象为“城满、乡弱、村空”。

在这种情况下,如何促进农村教育的发展?

辍学情况不容乐观

“农村学校生源持续减少、农村学生辍学的问题,通过各方面调查,发现情况仍不乐观。”日前,在接受《中国科学报》记者采访时,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表示。

一位村干部去年给熊丙奇提供的数据是,全村120多名学龄儿童,有一半多都处于未读书状态。学校唯一的村小三年才招一次学生,只有一名老师。

“现在不是行政手段撤并学校,而是保不住。”在今年3月的一个报道中,山西省武乡县教育局局长关国庆透露,“全县100所小学里,有58所是教学点,7名学生以下的有38所,最小的教学点只有1个学生。国家禁止盲目撤点并校后,武乡县对农村小学能保则保,但每年仍有20所自然消亡。”

对于此前大幅度削减学校数量,北京理工大学教育研究院教授杨东平表示,由此造成农村孩子的失学问题已经产生,但小学生的辍学数量较难统计。有一个数据是千分之八。农村学生辍学的高峰是在初中,特别是初二,很多地方初中辍学率可达30%甚至更多。初一时有三个班,到了初三就只剩一个班了。因为农村学校实行的也是应试教育,对有望升学的学生是有用的,没有可能上高中的学生,往往选择退学。但凡有点经济能力的家庭都是把孩子送到县城上学。

杨东平表示,有些地方政府提出“学校进城”的目标。这也造成了上学远、上学难、上学贵的问题,导致新的流失辍学。

杨东平说,这十余年政府对农村教育的投入还是比较大的。但是由于中国农村人口基数太大,情况也很复杂,还是出现种种不尽如人意的地方。

小规模办学是方向

多数专家认为,调整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的初衷并不存在问题,从生源的减少、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和缩小城乡教育差距等角度考虑,“撤点并校”也是大势所趋。只可惜地方政府常常断章取义,甚至于罔顾现实搞“一刀切”,以致问题丛生。

正是认识到执行过程中存在工作简单化、程序不规范,以及撤并后办学条件没有跟上等诸多问题,国家才作出了坚决制止盲目撤并农村义务教育学校的弥补性决策。

如此一来,又导致了教学点林立的新问题,除了不利于教育资源合理配置之外,寥寥几个学生的教学点如何确保教学质量更令人担忧。

“不仅是要保住教学点问题,教学质量也要达到一定的要求。”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对《中国科学报》记者表示。

一般家长都知道这样的学校往往教学质量不高,所以尽量把自己的孩子送到城里。储朝晖认为要把质量提上去才能解决教学点存在的问题,具体措施就是要有投入,有教师。义务教育是政府对所辖地所有居民一视同仁应尽的责任,一些地方所采取的先城后乡、重城轻乡、抽乡补城等双重标准的做法,是很不应该的。

“总体上,我们对偏远的地区老师的待遇、地位等各方面问题没有解决。老师能做得好的例子太少了。”储朝晖说。对于不发达地区、贫困地区,发展教育、办好学校,最根本的逻辑是,应该拿出比城市地区更高的工资待遇,去吸引教师,现在却完全颠倒,越是没人愿意去的地区,工资待遇越低。

在杨东平、储朝晖等专家看来,随着农村人口的不断减少,未来农村学龄儿童的总趋势是在减少,小规模办学是农村教育发展的方向。这需要中央在财政投入、教师专业发展、教育研究等方面采取措施。比如高等师范院校要加大小教专业全科教师的培养,在“国培计划”中加大全科教师和复式教学教师的培训,以提高乡村教师的全面教学能力。

改变拨款方式与教学思想

谈到乡村教学经费,熊丙奇认为总体牵涉两大问题。其一,国家教育拨款委员会没有成立,还是由政府来主导拨款。这样就既有政府拨不拨的问题,也有按政府的意图拨,而不按实际社会需要去拨的问题。其二,我们整个教育的拨款体系是由县乡财政来保证基础的农村义务教育,而不是省级财政统筹。熊丙奇建议,应该转向省级财政统筹,保证所有教学点投入一致,同时对于不发达地区,更要强化中央财政的转移支付力度。“现在微信支付、发红包,可直接到点,这表明直接把经费拨付给学校没有任何技术问题。”

在熊丙奇看来,我们现在的教育模式是升学教育模式,升学有用,读书无用;考个好大学有用,没考入好大学就没用。“应该让每个孩子都能通过教育改变命运。那绝对不是让每个孩子都升入北大清华。进入中等职业学校是好的,进入普通高中也是好的,进入三本院校也是不错的。”

农村留不住人,熊丙奇认为关键还是发展方式和教学模式有问题。很多地方政府在发展乡村时,是消灭乡村的思路,“说到底,还得改变这种升学教育模式,背井离乡的教育模式,使乡村萧条的教育模式”。

熊丙奇认为必须改变基础教育的内容,除了知识,还要有工作技能,让他们有更多能力去改善自己的生活。“原有的观念是‘寒门出贵子’,我们所有孩子都应该是贵子。”

《中国科学报》 (2015-04-17 第2版 观点)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科学网APP论文&基金最新活动来了 他们的15年“铸剑”之路
星链卫星让射电望远镜“失明” 研究生学位论文开题的十大注意事项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