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河
【然而《“你们那些回魂尸——”》却冒天下之大不韪,不但除却了这些烦琐的限制束缚,而且反其道而行之,偏偏让主人公与“自己”相见,而且与“自己”相爱,甚至与“自己”生下了孩子!作者如此构造故事,不可谓不新颖大胆。】
确实没有想到《前目的地》这部电影能够在中国正式公映。因为就原作而言,这个故事实在是有些晦涩,不认认真真地读上几遍还真的有些难以理解。相信许多观众在看过电影之后,心中依旧会存有不少疑问。
曾经有人在网上这样叙述过它的大致梗概:一名女性,在做了变性手术之后,通过时空穿梭的方式返回过去,然后与年少的“自己”生下了“自己”!继而故事继续重复,如同一次永无终点的旅行……这样的简介基本算是清晰了,但还是让人感到相当震惊——我们所震惊的不是故事线索本身,而是其构思的大胆与奇特。但不管怎么说,电影《前目的地》的故事大体上也就是如此了。
不过这样的平淡综述,却把原作的诸多意境全都给破坏了,原有的文学性消失殆尽。就小说而言,作者的本意不仅仅是为了让读者阅后震惊,更是为了表达一种强烈的情绪。这篇用以改编《前目的地》的原作,正是美国著名科幻作家罗伯特·海因来因的短篇科幻小说《“你们那些回魂尸——”》。
简单说来,故事就是上述故事,但作者的叙述方式却比电影镜头更加值得玩味。尽管同样都是以冗长的讲述来开篇,但小说到底更胜一筹,这也许就是文字作品的力量。而电影为了价值取向与视觉效果,强化了“正义事业”与“恐怖行动”等诸多因素,其实效果未必就更好,不为识者所取。
撇开这让人瞠目结舌的诡异设定,这篇作品可以被归为一个经典科幻题材,那就是“时间旅行”。从题材来说它属于时间题材,与宇航、外星文明、机器人、克隆技术以及灾难等题材一样是科幻作品始终垂青的题材。只不过历史上许多涉及时间旅行的科幻作品,比之该篇要“畏首畏尾”许多,究其根本,还是担心受到因果律的限制,最简单的一个例子,无外乎“某人回到过去不慎杀死了自己的某位祖先结果导致自己的身世成了问题”。因此在很多有关时间旅行的科幻小说中,作者往往会自行加诸一些设定,比如不得影响和干涉过去,比如不得与过去或未来的自己相见,诸如此类,不一而足。然而《“你们那些回魂尸——”》却冒天下之大不韪,不但除却了这些烦琐的限制束缚,而且反其道而行之,偏偏让主人公与“自己”相见,而且与“自己”相爱,甚至与“自己”生下了孩子!作者如此构造故事,不可谓不新颖大胆。
说起来海因来因似乎十分迷恋这种思想实验性的精巧故事,比如他还写过一篇《他建了一所怪房子》,讲述的是一位酒醉的建筑师将房屋建到了高维空间,而当他清醒之后推开门窗的所见所闻,堪称光怪陆离,令人匪夷所思。
不过作为一代科幻宗师,海因来因的主要贡献却不是这类带有实验色彩的小东西,而是他那宏伟壮阔的“未来历史”丛书。
所谓“未来历史”,就是假设未来已经发生过某些“故事”,然后把它们以编年史的方式叙述出来。而海因来因的具体做法,则是把已经发生过的一些重大历史事件,在空间和时间上分别搬至太空与未来。正是这些讲述“未来历史”的中短篇作品以及此后的《傀儡主人》《双星》《星船伞兵》《入夏之门》《异乡异客》《月亮是一个严厉的女人》等一系列长篇作品,构成了海因来因创作成就的重要基石。
回到《前目的地》。与其说这是一部逻辑近乎混乱的作品,宛如民间故事中“蛇吞自身”的现代演绎,不如说这是作者对规则被破坏的一种反讽。事实上但凡读过海因来因作品的读者都能发现,作家对秩序始终酷爱有加,总是忘不了借其作品来宣示理性,他对无序状态一直持相当严厉的批判态度,也许是希望借此驱散隐藏于世人心中的盲从和无知。海因来因向来擅长以一种失序的乱象,来昭告一种有序的理想。
《中国科学报》 (2015-03-27 第11版 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