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金涛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15-3-27
选择字号:
《狼图腾》与龙图腾

 

■金涛

【我以为狼图腾和龙图腾是两个处在完全不同的生产方式的古代先民独自创造的图腾。】

在我的有限的阅读中,《狼图腾》(姜戎著,长江文艺出版社,2004年4月)是迄今读过的中国本土的生态文学最优秀的作品之一。

上世纪60年代,我曾在内蒙古草原度过几个夏天,对《狼图腾》所描写的草原牧民与狼群共生共存、充满血腥的生态关系有所耳闻,但我去的草原当时已严重退化,很少能见到狼了,倒是沙漠逼近草原,草场渐渐被沙丘吞噬了。

《狼图腾》以生动的文笔和亲历的见闻,从现实和历史的宏观视角,深刻地揭示了狼与草原牧民之间为了生存而展开的生死搏斗,狼与游牧民族的生死相依的关系。作者特别要强调的是,这种持续了几千年的生存竞争,并非完全是负面的,正是这种较量极大地提高了草原游牧民族的生存技能,积累了军事智慧。游牧民族从狼的狡黠、智慧、坚韧、不屈不挠及团队精神中获得巨大启示,拜狼为师。这正是以成吉思汗为代表的蒙古大军横扫欧亚大陆,成功地改变世界历史进程的原因。甚至连著名的乌珠穆沁马,也因为与狼群几千年的追逐而成为矫健的名马。狼从牧民的牧场中掠杀了牛羊,但同时又给予相应的回报,如大量清除了老鼠、旱獭等为害草原的小动物,减少了过度繁殖的黄羊和其他野生动物,为草原的长久兴旺带来生机。这种错综复杂的生态之链,使得人们对狼的误解彻底颠覆了,作者以大量事例证实,狼在草原游牧民族的心目中是神圣的、至高无上的,而“狼图腾”,即对狼的崇拜,是自古以来游牧民族的精神支柱。

关于“狼图腾”与我国游牧民族的关系,上述说法是可信的,尤其是书中渗透着生态平衡的科学原理以及生物链各个环节之间相互依存的关系,对于今天的牧区建设和草原环境的保护都很有参考价值,这就无须多言。

该书正文之外,附有一篇《理性挖掘——关于狼图腾的讲座与对话》,作者以不短的篇幅阐述了这样一个理论,即中国自古以来形成的“龙图腾”发端于“狼图腾”。他认为:“早期的狼图腾和龙图腾很可能就是一个图腾,龙图腾只是狼图腾的演变形式而已。”这个说法是值得商榷的。

我以为狼图腾和龙图腾是两个处在完全不同的生产方式的古代先民独自创造的图腾。狼图腾无须再说了,具体到龙图腾,明显地产生于中原的农耕民族。龙图腾的龙不存在于现实世界,与狼图腾的狼截然不同。这个想象中的动物形象,从诞生的第一天起便被赋予了呼风唤雨、掌管天下降水的功能,这恰恰是与农耕民族世世代代经营农业、渴望风调雨顺的期盼相契合的。它关系农耕民族的生死存亡。

龙的形象虽然是想象的产物,然而它的形成并非空穴来风,除了有的学者认为龙的形象源自鳄鱼(当年大量生存于中原的河流、湖沼、湿地),另外一个不容忽视的原因是,位于亚洲东部的中原大地是典型的季风气候,冬季寒冷少雨;只有到了夏季,来自海洋的暖湿气流带来丰沛的雨水,而此时正是农作物生长的关键时刻。当经历冬春长期干旱之后,随着雨季到来,天空景象也发生骤变:鸟云压顶,阴云四合,翻腾的积雨云在天空奔涌,如同一头体态硕大的怪兽出没天庭,首尾不能相顾,挟风伴雨,电闪雷鸣,万物为之动容,天地顿时变色。这雄奇壮伟的景象不仅震撼人们的心灵,也令人浮想,也令人敬畏。尤其是发生于江河、湖泊、海洋的“龙吸水”奇观(龙卷风),一条长长的弯弯的带状水柱从云端伸向水面,不断移动,这种特殊的气象现象必然使人相信龙的存在。古代,因缺乏气象知识,人们对此深信不疑。这是不难理解的。即使是今天,在消息闭塞的边地,恐怕也有人相信蛟龙戏水之说。

靠天吃饭的农耕民族,对龙的崇拜和创造了龙图腾,正是源于雨水的多寡往往决定农作物的丰歉。

不过,在中国几千年的岁月中,龙图腾也发生了两极分化。一种是属于平民百姓的龙图腾,人们兴建寺庙,供奉龙王爷,向龙王爷祈求风调雨顺,岁岁平安。此外在正月里舞龙灯,五月端午赛龙舟,这类与龙共舞、与龙同乐的民俗也是取悦龙王,祈盼龙王爷体恤下情,及时耕云播雨,保四方平安。

另外一种龙图腾则是属于封建帝王专有的龙文化。最高统治者自诩为“真龙天子”,是至高无上的龙的化身,他们居住的宫殿为“龙庭”,坐的是“龙椅”,睡的是“龙床”,穿的是“龙袍”,连他们的面目也称为“龙颜”,所谓“龙颜大怒”之类,他们的后代当然是“龙子龙孙”了。于是以龙的化身自居的封建帝王,从龙的身上获得了君权神授的特殊地位,俨然是天神的合法代言人了。因此,历朝历代的封建帝王都热衷于对龙的崇拜,连入主中原的游牧民族最高统治者也对这一套十分欣赏、十分崇敬了。

这也是龙图腾演变的中国特色了。

《中国科学报》 (2015-03-27 第11版 作品)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烧毁的卫星正在污染大气 数百个包含种族歧视的植物名称将被改变
平均每棵树干中都有超过1万亿个微生物 野外回归的墨脱百合在原生地首次开花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