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禹微制图
■本报记者 张文静
遨游海洋的庞然大物、富丽堂皇的内部设计、浪漫经典的爱情故事……很多中国人对邮轮的印象是从电影《泰坦尼克号》中得来的。这个百年前行驶在大西洋上的超级巨轮,给海上航行增添了迷人的神秘和浪漫气息。
作为旅行方式的一种,邮轮度假的风潮由欧洲贵族开创,兴盛于20世纪60年代。乘坐邮轮出海旅游,其精髓就在于全家人能够在浩瀚的海洋上体验闲适的生活,是一种优雅、自由的旅行,也是欧美人最向往的度假方式之一。
而今,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不少人也在期待着中国邮轮旅游的发展,让更多人有机会体验海上旅游的奇妙。
从交通工具到休闲场所
邮轮的前身是远洋客轮。在那个飞机尚未出现的年代,如果旅游者的目的地需要跨越大海,便只能选择乘坐远洋客轮。海上航行需要漫长的时间,人们只要上船便要在海上停留几周甚至几个月。那时候,客轮还只是运输旅客的工具。
上世纪50年代,飞跃大西洋的飞机投入商业服务,飞机从此正式成为民用运输工具的一种。在此之后,追求时间和效率的旅客纷纷转向乘坐飞机,跨海客轮生意日渐惨淡,开始渐渐转向为有钱有闲的游客提供舒适的旅行服务,成就了今天的邮轮旅游。
对于游客来说,邮轮就像是一个漂浮在海上的度假村。人们可以在宴会厅品尝美味佳肴,在剧场观看热闹的演出,在甲板上享受日光浴、打高尔夫,在游泳池中游泳,在健身房做运动,在美容室做SPA,在咖啡馆闲坐聊天……
“邮轮上本身就包含了吃、住、行、游、购、娱六个方面,能提供一条龙式的服务。”中国旅游研究院区域旅游发展与规划研究所所长马晓龙告诉《中国科学报》记者,“邮轮除了能提供高端奢侈、内容丰富的船上服务外,还因为其旅行时间较长、途径国家和地区较多,能够让游客在停靠港的旅游目的地体验到不同的旅行感受。”
在马晓龙看来,邮轮之所以能够吸引人,有一个重要原因是其能够满足人们猎奇的需要。“在邮轮上,你可以看到海豚跟着船游动,看到海上的日出、日落,观赏到很多平时在陆地上看不到的壮观景色,这是非常吸引人的。同时,对于很多高端游客来说,邮轮上的博彩等活动也是吸引的地方。”
国内外邮轮旅游发展
如今,在国际上,邮轮旅游作为一种独特的休闲度假方式,正在蓬勃发展之中,形成了包括嘉年华集团、皇家加勒比邮轮集团和丽星邮轮集团在内的三大邮轮集团,这三大集团控制着全球邮轮旅游市场80%的份额。
“当前国际上邮轮旅游最发达的地区是北美和欧洲。”马晓龙介绍说,从消费习惯上来说,美洲人和欧洲人有热爱探险的传统,天生就比较喜欢航海这种运动。
事实确实如此。在国际三大邮轮集团旗下的嘉年华邮轮、荷美邮轮、公主邮轮、歌诗达邮轮、皇家加勒比邮轮等八大邮轮公司中,有六家总部在美国,亚洲与欧洲分别有一家。当前世界上的主要邮轮母港也大都分布在北美、欧洲和东南亚地区。其中,美国邮轮母港最多,尤其以有五个邮轮母港的佛罗里达为邮轮中心。
全球邮轮航线集中在加勒比海、地中海、西北欧、阿拉斯加、东南亚及日本海域。其中,欧洲及北美地区是邮轮航线最集中的地区,占到全球总航线的70%以上。
随着邮轮旅游的发展,各种主题邮轮也相继被推出,比如巫师主题邮轮、棒球主题邮轮、“与明星共舞”主题邮轮等,吸引有着类似爱好的人一同出海“探险”。
但在中国,对于大多数普通人来说,邮轮旅游似乎还是个比较陌生的形式。
“现在,我国很多沿海城市也在试图打造一个邮轮旅游目的地,包括大连、青岛、宁波、厦门、海口、三亚等,但实际上从目前的发展现状来说,我国还没有一个真正意义上的邮轮旅游目的地。”马晓龙分析说,“这种情况一是与自然条件有关,有些港湾条件很好的北方城市,气候并不适合做邮轮旅游目的地,比如大连、天津等。这些城市更多地承担着邮轮加工、机械制造等工业职能。”
马晓龙认为,虽然我国南方的一些城市,如厦门、赣江、海口和三亚等,自然条件很好,但一方面由于邮轮旅游属于高端花费,我国邮轮旅游市场还没有达到一定的规模,消费能力和层次还没有达到足够的程度;另一方面在邮轮旅游产品供给上的综合能力也还没有达到国际大邮轮集团的程度,营销和产品都不是特别成熟,导致了我国邮轮旅游还没有发展起来。
“水上黄金产业”的契机
邮轮产业素有“水上黄金产业”之称。有行业统计显示,邮轮产业能以1:10的比例带动相关产业发展,邮轮母港的经济收益是普通停靠港的8~10倍。邮轮的停靠,除了旅客消费外,还需要在补给、废品处置、邮轮维护与修理等方面支付费用。邮轮旅游项目除了给旅行社和邮轮公司带来商机外,同时也给停靠码头,特别是母港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
正因如此,中国也逐渐开始重视邮轮旅游的发展。尤其是“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更使人们看到了发展邮轮旅游的机会。
今年两会期间,海南代表团就建议把海南作为邮轮产业改革试点,由国家交通部、公安部等部门进行具体指导,进一步探索我国邮轮产业码头建设、邮轮管理、经营项目和对船员、游客管理等方面健康有序的发展路径,完善我国邮轮产业政策。
在马晓龙看来,发展邮轮旅游一定要分析当地的具体情况,因地制宜。“当前,有一些邮轮停靠港利用率很低,一年能来到港湾停靠的邮轮也就几艘。一般来说,建设邮轮停靠港,就应该为之配给丰富的陆地配套服务,满足游客购物、休闲、娱乐等需求。但实际上由于城市发展或‘城市基因’等问题,有些原来的工业城市在向服务业转型的过程中并没有为邮轮停靠港提供更多的配套措施。最终结果只能是仅仅获得邮轮的停靠费,反而把垃圾等留在了当地。这种情况下,发展邮轮旅游对本地经济的拉动作用就非常有限了。”
对于“一带一路”战略对中国邮轮旅游产业发展的作用,马晓龙认为,至少肯定会间接地推动邮轮旅游的发展。“比如,当前我国的护照、签证办理是很麻烦的,即使某些大型邮轮的旅游线路设计想把我们的某个城市编排进去,也可能会因为进出和停靠的壁垒和限制而产生阻碍。”马晓龙说,“如今,‘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可能会推动国与国之间通关的便利性,或者货币兑换的便捷性,客观上有利于邮轮旅游的发展。另外,从国家政策上来说,要与‘一带一路’上的国家建立良性关系,肯定也希望旅游业作为先导产业,作为一种很好的载体和媒介发挥作用,以后可能也会有相关的支持政策出台。”
《中国科学报》 (2015-03-13 第12版 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