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胡珉琦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15-3-13
选择字号:
那些可怕的虫子

 

■本报记者 胡珉琦

15年前,盖茨和夫人梅琳达打了一个赌。他们相信,通过支持健康和教育领域的创新工作,可以大幅减少不平等的现象。在创立比尔及梅琳达·盖茨基金会的15年后,他们决定在15年前的基础上“加倍下注”。

他们在2015年公开信中指出,在健康领域,被消灭的疾病数量将会比以往都多。到2030年,可以消灭五种疾病,包括脊髓灰质炎(俗称小儿麻痹)、河盲症、麦地那龙线虫病、象皮病和致盲性沙眼。

关于脊髓灰质炎和沙眼,人们并不陌生。其余三种疾病,普通大众甚至可能从未听闻过它们的名字。它们都是寄生虫疾病,而且主要是在贫困地区尤其是热带地区炎热潮湿气候环境下流行的传染病,也称为热带病。

小小的寄生虫究竟有多大的威力?为此,《中国科学报》记者采访了北京友谊医院北京热带医学研究所副主任医师邹洋。

 


 

河盲症

河盲症

盘尾丝虫病,又称河盲症,是一种由盘尾丝虫引起的寄生虫病。该病通过黑蝇(蚋)反复叮咬传播。这些黑蝇滋生于湍急的河流和小溪中,大部分出现在邻近肥沃土壤的偏远村庄。

盘尾丝虫的早期幼虫被称作微丝蚴,进入人类的血液循环之后才能长大或是发育。它们必须趁蚋吸血的时候进入它的身体,才能够长大,进入下一个幼虫阶段。当它们进入蚋的体内之后,会移动到后者的唾液当中,等待蚋再次进食,从而再次回到人类的身体之中,才能够完成发育。

在人体内,成虫产出的微丝蚴会移行至皮肤、眼睛和其他器官。

邹洋解释,移行的概念,就是在人体皮下直接爬行,造成皮肤肿块,眼睛肿块和占位等。有些被感染者出现眼睛病变,最终发展为视力受损直至永久失明。

“河盲症的可怕之处在于,目前还没有预防这种疾病感染的疫苗或药物。”她坦言。

现在,这种疾病主要发生在热带地区,99%以上被感染者生活在撒哈拉以南非洲31个国家。

据了解,非洲消除盘尾丝虫病的核心战略是在社区指导下用伊维菌素治疗,而美洲的做法是每年两次大规模伊维菌素治疗。

2013年,世界卫生组织经过认证之后宣布哥伦比亚为无盘尾丝虫病国家。

 

麦地那龙线虫病

麦地那龙线虫病

比尔及梅琳达·盖茨基金会在公开信中指出,此病消失指日可待,这主要归功于美国前总统吉米·卡特及其卡特中心(Carter Center)的努力。

美国科普作者埃米·斯图尔特在他的《邪恶的虫子》一书中,记叙了卡特与这种疾病的渊源。

1988年,卡特因卡特中心的人道主义工作需要访问了加纳的一个小村庄。在那儿,他获得了麦地那龙线虫病的第一手资料。那个村庄里超过一半的人为这种病所累。他告诉记者:“我最鲜活的记忆是,一条蠕虫从一个19岁左右的少女的乳房里钻了出来。后来,我听说在那个季度从她体内爬出了11条或更多的麦地那龙线虫。”

邹洋告诉《中国科学报》记者,麦地那龙线虫病是一种长型丝状的蠕虫引起的致残性寄生虫病。该病的传播纯属人们饮用了带有感染了寄生虫的水蚤的污染水。

人类饮用被污染的水源后,龙线虫幼虫进入人体,幼虫随后穿过肠壁,并在身体内游走。受精后的雌虫(60~100厘米长)在皮肤组织以下游走,一直游到下肢,形成一个水疱或者造成肿胀,虫子最终会钻出来。成虫在感染后的10至14个月之间出现。

感染寄生虫数目可一个到多个,总数常可少于6个或多于50个。最常见的好发部位常见于下肢、足部,表现为脓肿,严重瘙痒。

“麦地那龙线虫病极少致命。”邹洋说,但是感染者数月不能工作。

此外,她还提到,对这种寄生虫感染目前还没有保护性免疫,重复感染很普遍。病人为了减轻烧灼样的疼痛,通常会把感染的部位浸入水中。这些虫子便会将数千个幼虫释放到水里,从而造成下一个周期的感染。

对这种疾病而言,重在预防,而且有药物可完全杀死成虫,皮损也可对症处理,因此,最终消灭并不困难。

邹洋表示,截至2014年底,该病的年发病率与上世纪80年代中期相比降低了99%以上。目前,仅在乍得、埃塞俄比亚、马里和南苏丹报告发生了传播病例。

 


 

象皮病

象皮病

淋巴丝虫病,俗称象皮病,是一种被忽视的热带疾病。它是因感染丝虫目线虫引起。

在埃米·斯图尔特的介绍中,这些线虫必须经历生活在蚊子体内和生活在人类体内两个阶段,才能完成完整的生命周期:它们被称作微丝蚴的幼体,只有在蚊子体内才能发育成具有感染性的幼虫,后者只有进入人体才能发育成成虫。成年线虫的后代——下一代微丝蚴——必须想办法回到蚊子的体内才能继续成长,完成这个循环。一旦它们定居下来,不管疾病发生到何种程度,成年线虫都会进入淋巴系统。

邹洋告诉《中国科学报》记者,象皮病急性发作期症状为局部皮肤炎症、淋巴结炎和淋巴管炎、发热。而当淋巴丝虫病发展成慢性疾病时,会导致淋巴水肿(组织肿胀)或四肢象皮肿(皮肤/组织增厚)和鞘膜积液。疼痛和严重畸形症状、淋巴水肿、象皮病和阴囊肿胀出现在成年期,造成永久性残疾。这类病人不仅身体出现残疾,而且还遭受精神、社会和财务损失,从而加剧耻辱感和贫困。

“虽然可用药物杀虫治疗,但前提是要早发现早治疗,否则容易转为慢性,进入象皮腿阶段。”邹洋说,目前这种疾病的感染人数超过了1.2亿人,其中约4000万人因病毁容、丧失了工作能力。

我国在2006年宣布消灭淋巴丝虫病。目前就诊和咨询的主要是慢性患者。最近的研究数据表明,自实行消除淋巴丝虫病全球计划以来,高危人群的淋巴丝虫病传播已下降了43%。

 

延伸阅读

为什么一些热带病是“被忽视的”?

这些疾病并不很醒目。它们不会导致大规模疫情,所以未引起公众和新闻界注意。它们未在国际上传播。虽造成巨大、长期的痛苦,但它们并未导致大量人口丧生,也未影响到富裕国家。

在制定卫生议程和预算时,这些疾病往往被忽视。流行国可供卫生投资的资金有限。这些疾病必须与死亡率高得多、且引起国内外巨大关注的更醒目的疾病竞争资金。

被忽视的热带病造成的痛苦大多不为人知。患者集中在偏僻的农村地区和市郊巨大的贫民区,没有安全饮水,教育水平低下,环境卫生状况恶劣,住房简陋,而且可能根本无法获得卫生保健服务。

这些疾病不为人知还有其他原因。患者难以获得医疗服务,加上贫困家庭承受不了昂贵的费用,导致许多人一直拖到病情严重到无法逆转的地步才求医。

致残和毁损相貌的疾病带来的耻辱使得患者尤其是女性患者不愿求医。

在研发领域,这些疾病也被忽视。对于虽有市场但患者无力支付医疗费用的疾病,开发新的诊断工具、药品和疫苗的动力不足。

(摘编自世界卫生组织官方网站)

  

《中国科学报》 (2015-03-13 第8版 新知)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给宋代古船请来现代“医生” 可控飞行的最小无线机器人问世
胶原蛋白如何“钉”在一起 中国科学家提出捕捉透镜引力波的新方法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