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温才妃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15-12-24
选择字号:
宋双峰:把“编辑部”请入课堂

 宋双峰

■本报记者 温才妃

上课铃响了,课桌上突然多了“法治部”“旅游时尚部”“社会生活部”等牌子,乍看之下让人有些摸不着头脑,但上过中国青年政治学院新闻传播学院教师宋双峰“新闻编辑学”的学生并不感到陌生。

宋双峰的课堂有那么一点另类。在这里,不是按照传统的章节式授课,而是根据一名新手进入编辑部的流程设计课程。因此,像编前会、选题策划等这样不可或缺的编辑部元素,就被一一请入了课堂。

当然,如果只是单纯地复制,并不足以称道。难得之处在于,通过实战“编辑部”,她不仅把编辑部和课堂紧密融合,还锻炼了学生团队管理能力和创新性思维。

从媒体到讲台

和很多“从校门走到校门”的教师不同,宋双峰曾有过7年的媒体工作经历。因此,一些与新闻业务相关的课程便很自然地交到了她手中。

2008年她刚开始接手这门课程时并不知道,新闻编辑学是新闻业务课程中最难“教”的课程——采访、写作、评论可以经由学生独立完成,编辑则需要团队合力操作,受到教学空间的限制最严重。

如何在不完全舍弃教室的情况下上好这门课,宋双峰想到了曾经工作过的编辑部忙碌有序的采编场面,“何不模拟编辑部,提高学生的认知呢?”

说干就干,她兴致勃勃地投入到一场实验性的“课堂改革”中,把每次的课程安排分为编前会、教师授课、能力训练三部分。编前会由一两个“编辑部”根据课程进度就最近的热点介绍自己的策划、分析编辑技巧,接下来她进行理论、案例式授课,留下半节课让学生根据授课内容做随堂训练,如标题制作、版面策划等。

“学生在课上都是以‘编辑部’为单位。”宋双峰介绍,“编辑部”在第一次课上就在学生各自的“招兵买马”中产生了。每次上课,学生们按“编辑部”就坐,各“编辑部”设计了符合部门定位的桌牌,挂牌上岗,强化自己的职业意识。

“我的编辑部我做主”

“我的编辑部我做主”,其实是宋双峰第十五堂课的主题。事实上,“编辑部”的事儿还真是由学生“说了算”。

编辑工作需要团队合作。然而,无规矩不成方圆。于是,一部部“编辑部章程”就在师生的酝酿中诞生了。

《中国科学报》记者翻看了若干编辑部章程,发现每个章程的评分细则不尽相同。有的小组分由数量和质量构成,个人分由考勤奖惩和部内参与构成;有的小组将整体分与个人分做了课上、课下的区别。通过编辑部章程,宋双峰将占总成绩60%的平时成绩,下放给了由学生总编和部主任共同组成的编委会一起评定。

不仅如此,通过推荐、自荐的形式,每个班级一学期有可能出现一个、两个甚至是多个总编。而宋双峰则充当总编助理,起监督和核定作用。

在将权力下放给学生的同时,她也坚持了一个原则——学生自己制定的章程,选出的总编,他们自己一定要认可。

“这与小组作业最大的不同在于加入了管理。小组作业的最大缺点是一组人谁干得多干得少,教师不太清楚,评分不太全面。而将评分权力交给了学生,他们明白小组每个人的付出,更会想办法去避免不公平的产生。”宋双峰说,将这项权力交出以后,对期末成绩有异议的人明显少了,更关键的是,通过编辑部管理锻炼出来的能力,是以往很难在单纯的课堂上可以得到锻炼的,让大家受益匪浅。

多一点人文色彩

从习近平出访英国联想到英国电影,从地铁报的创刊引发一场头脑风暴……就像是一池搅动的春水,学生的创新思维被迅速地激活。

宋双峰告诉记者,“‘95后’学生并不缺乏创意,而是缺少打开思路的钥匙”。而这把钥匙的使用有时候还需要包容和耐心。就在本学期,一位特立独行的男生坚持要成立“互联网+”部门,宋双峰没有轻易否定他的想法,临近期末看到他的部门要将独立设计创办的新闻网站升级为手机App,宋双峰心里很是欣慰。

新闻是一个需要强调人文关怀的行业,否则只是冰冷的文字。关于这一点,宋双峰始终深信不疑。

喜爱茶,取得国家高级茶艺师资格,还学习过日本茶道的她,很自然地将茶文化作为传统文化与人文关怀的切入口。在第8周、第15周的作品研讨课上,各部门争先恐后地展示自己熬夜精心设计的报刊,而她会默默地给大家提供温暖清香的茶水,细心地为每人准备一个小茶杯,在最后一节课上,谁愿意带走都可以。

“我想观察一下,有多少人愿意留下这样的种子。”宋双峰说,课程结束杯子基本上都被带走了,“这也许是他们人生中第一个真正属于自己的茶杯,可以见证我们编辑部的温暖,承载他们的梦想启航”。

而这样的启航已经初露端倪,有的学生体会到初入社交圈的欣喜,有的学生因此专门学习了茶道课程。这颗代表理想的种子,已在很多人心里生根发芽、枝繁叶茂。

《中国科学报》 (2015-12-24 第6版 动态)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地球冰箱爆表!专家:警惕成发展最短板 香港新一代集装箱环保运输船试航成功
天眼火眼合璧,破解星团之谜 人工影响天气专用无人机“双尾蝎A”交付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