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晨阳 来源:科学新闻杂志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15-12-2
选择字号:
“中国第一爆”不是喝彩是打脸

 

■李晨阳

近日,陕西西安高新区繁华地段上演“中国第一爆”。短短15秒,高达118米的摩天大楼便在爆破声中轰然倒塌,成为我国爆破拆除的最高的楼房。但很快,这座大楼的身世就被“扒”了出来:1996年起作为金花制药厂的办公大楼起建,1999年落成,直到爆破前仅完成主体和外立面建设。金花大楼一拆一建,花费甚巨,19年间却从未发挥过作用。

其实,与金花大楼有相似遭遇的建筑并不少。2012年,投资8亿元的沈阳绿岛体育中心被爆破拆除,使用时间不到10年;2014年,郑州一座天桥在服役短短5年后,就因与地铁线路规划冲突而被拆除……建得盲目,拆得随意,如此“有钱任性”的背后,是谁受到了损失,又有谁在从中获益呢?

笔者认为,在当今都市寸土寸金的大环境下,建筑本应得到更谨慎的对待、更合理的处置。然而,烂尾建筑、短命建筑层出不穷,无疑会造成建材、能源、人工、土地等多种资源的巨大浪费;闲置建筑徒占空间,也意味着许多潜在的,可能创造更大价值的工程项目被排挤;或建或拆的施工过程中,势必增加城市的交通、运输、环境负担,影响人们出行、活动,提高公民的生活成本。更不必说由此引发的污染问题和健康威胁了,单以这次的“全国第一爆”为例,就产生了大约2.4万方建筑垃圾,此外还有噪声和扬尘等“副产品”。最后,如此醒目招摇的盲目决策和短视行为,也必然会严重影响企业乃至政府的公众形象。

如此看来,无论是普通民众,还是企业、政府、城市乃至国家,全都是受害者。笔者认为,利益驱动下的城市建设沉疴要想彻底根治,还是得从利益层面入手:对行政人员,应完善相关法律制度,对明显的决策失误和渎职行为进行追责;对于企业,应严把工程项目审批关,监督已建成的工程设施使用、维护情况,并作为后续项目的审批依据;对公众,建立民意反馈的透明平台,对举报烂尾建筑、工程浪费的行为予以适当奖励……总之,要真正实现“谁浪费谁补偿、谁污染谁治理、谁决策谁担责”。

建筑是城市的脸面,“中国第一爆”的响亮轰鸣背后,不是鼓掌喝彩,而是打脸。美好城市的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反映了相关部门和决策者的行政能力、人文修养乃至眼界格局。少一些土豪手笔,多几分人文关怀,建筑的效用才能充分展现,城市的尊严才能真正彰显。

《中国科学报》 (2015-12-02 第1版 要闻)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自然》(20241121出版)一周论文导读 清华这位院士搭建了一座室外地质博物园
科学家完整构建火星空间太阳高能粒子能谱 “糖刹车”基因破除番茄产量与品质悖论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