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科院发布环境变化评估报告 |
西藏高原仍为全球最洁净地区 |
|
本报北京11月18日讯(记者丁佳)中国科学院今天上午在京发布了《西藏高原环境变化科学评估》报告,研究显示,西藏高原生态系统总体趋好,污染物环境背景值明显低于人类活动密集区,与北极相当,仍为全球最洁净的地区之一。
《西藏高原环境变化科学评估》从气候、水体、生态系统、陆表环境、人类活动影响和灾害风险六个方面所涉及的温度、降水、冰川、积雪、湖泊等26项指标,综合评估了西藏高原从过去2000年到未来100年的环境变化。
中科院青藏高原研究所研究员徐柏青介绍,西藏高原气候变化的突出特征是变暖和变湿,目前这一地区的水循环正在加强,20世纪以来的增温使冰川整体后退,但由于同期降水增加,喀喇昆仑和西昆仑地区的冰川较为稳定,甚至有冰川前进的现象;西藏高原湖泊在2000年以后扩张加速,存在显著的南北差异;本世纪初以来,西藏高原一些河流径流出现增加趋势。西藏高原近期(现今~2050年)和远期(2051~2100年)冰川以后退为主,积雪以减少为主,河流径流量以不同程度的增加为主。
“生态系统总体趋好是西藏高原环境变化的重要特征。寒带、亚寒带东界西移,南界北移,温带区扩大,从而导致生态系统总体趋好。”徐柏青说,“在未来100年里,森林和灌丛将向西北扩张,种植作物将向高纬度和高海拔地区扩展,冬播作物的适种范围将会进一步增加。”
科研人员还研究了人类活动对西藏高原环境的影响,发现可分为正面和负面影响两个方面。负面影响包括农牧业发展、矿产开发、城镇发展等;正面影响主要表现为西藏高原特别是西藏自治区的能源消费以清洁能源为主、产业结构以服务业为主,其污染物环境背景值明显低于人类活动密集区,与北极相当,仍为全球最洁净的地区之一。西藏自治区自上世纪60年代,尤其是1990年代以来不断实施的各类环境和生态建设工程使得环境的负面影响得到遏制,环境质量呈现逐步改善的趋势。
“我们在这一区域检测到了一些当地从未使用过的污染物,如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等。由于广大的中国大陆都位于西藏高原的下风带,污染物不会逆风来到西藏高原,因此这些污染物应该主要来自于境外。”徐柏青补充。
《西藏高原环境变化科学评估》认为,西藏高原未来发展应从西藏高原,特别是处于西藏高原地理位置中心和环境变化影响核心的西藏自治区的实际出发,抓住环境变化中的机遇,减缓或预防风险,制定长远环境变化影响应对战略和中近期环境变化影响应对措施。报告还提出了建立以绿色经济为核心内容的社会发展指数,加强国家对西藏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的统筹协调作用和转移支付力度,建立羌塘高原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等建议。
据了解,青藏高原被誉为“世界第三极”,它的环境变化,对整个地球,特别是欧亚的环境、生态系统等有非常大的影响。西藏高原是主要在中国西藏境内的、平均海拔超过4500米、最高海拔超过8800米的青藏高原主体,是青藏高原和第三极的核心。西藏的环境问题一直为全世界所关注。
在中科院院长白春礼与西藏自治区党委书记陈全国的共同倡导下,在中科院副院长丁仲礼的直接领导下,中科院组建了“西藏创新集群”,组织了100多位从事西藏高原一线研究的国内外专家,历时三年,在50多年历史研究积累的基础上,完成了《西藏高原环境变化科学评估》。
《中国科学报》 (2015-11-19 第1版 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