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彭科峰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15-10-26
选择字号:
杨福:稻田守望者

 

杨福和他的团队正在潜心开发新的耐盐碱高产水稻品种,“预计‘东稻5号’明年能出来,潜力很大,抗倒伏性很强。此外,陆续还有3到4个新品种正在审定”。

■本报记者 彭科峰

长期以来,在吉林省西部,存在大量的盐碱荒地。如何开发和利用,一直是当地政府关注的重点。为此,中科院东北地理所研究员杨福等人展开了多年的研究,最终培育出耐盐碱、高产的水稻,让不毛之地成为粮田。

从大学到中科院

杨福,农学硕士,多年来一直从事北方优质粳稻新品种选育和栽培及水稻逆境生理生态等科研工作。

一开始,他的工作单位并不在中科院,而在吉林农业大学。

1987年,杨福从吉林农业大学毕业,成绩优异的他留校任教。1989年,他考入本校继续就读研究生,攻读作物遗传育种专业。1992年前后,他开始专心从事水稻育种研究,并取得了一系列成就。

“在吉林农大的时候,我先后参与培育出10多个品种,都是正常的高产优质水稻品种。”杨福向《中国科学报》记者介绍,其中,1995年的“农大3号”曾经获得吉林省首届优质米评选第一名,还获得过吉林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一个偶然的机会,他选择离开高校,加入了中科院东北地理所。正是在这里,他开始了另外一个研究方向:耐盐碱水稻育种。

2007年左右,从转向耐盐碱水稻研究开始,杨福在这个领域一直干到现在,“我来到地理所时,当时没有搞水稻育种的科学家,我是第一个”。

2008年前后,吉林省通过水利工程,在该省西部投资62亿开发盐碱地水田。在杨福等人的潜心研究下,这片不毛之地终于迎来新的机会。

12年磨一“种”

从事耐盐碱水稻的研究工作,远没有想象得那么轻松。

“对于育种行业而言,有时候一个好品种的问世,甚至需要数十年。”杨福坦言。

第一步,需要选出合适的种子进行杂交。 这就是一个极费时间的工作。来自世界各国的3000多份水稻种子,杨福需要一一挑选,最终选出耐盐碱、高产的种子进行培育。

最终,在来自全球各地的样本中,经过复杂的实验,他选择了吉林当地的“农大10号”作为母本、日本的“秋田小町”作为父本进行杂交。

“杂交育种成败的关键在亲本选择,幸运的是,我们最终找到了。”杨福介绍,历时12年,他们最终开发出耐盐碱、高产的水稻新品种,并将其命名为“东稻4号”。

2007年,该品种在吉林省进行区域实验,3年之后通过审定并进行推广。2010年,“东稻4号”参加当地水稻新品种的高产竞赛,得到实测亩产840.37公斤的产量,名列第一。

至2014年,吉林省累计推广367万亩。在省外辽宁、黑龙江、内蒙古、宁夏、新疆、陕西都有较大面积的种植,达到170万亩。“今年预计新推广175万亩。”杨福指出,该品种在吉林西部的盐碱地推广能占到将近一半,在山区也有逐渐扩大的趋势。

迈向新征程

2014年,杨福的“超高产耐盐碱水稻新品种‘东稻4号’的育成与推广”获得吉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建立推广示范区18个,累计推广195万亩,平均亩产712.1公斤,比当地主推品种“长白9号”增产13%,增产稻谷1.6亿公斤,增效4.8亿元。据了解目前杨福正在申报中科院的科技促进发展奖。

“培育一个新品种非常不容易,很多时候需要亲力亲为,到田间地头去。这份工作,绝非呆在实验室就能干出来。”杨福坦言,他绝大部分的时间都花在德惠、大安、通化、延边等农业基地,亲自观察新品种在不同地区的适应情况。近年来,他因为身体的原因,才逐渐减少去野外的时间。

目前,对于盐碱地的开发,科学家之间也存在不同的意见。有人认为,盐碱地应该种草蓄水,让其尽可能地保持原貌,但也有人认为,需要进行适度开发,种植耐盐碱水稻。对此,杨福认为,什么事情都需要适度进行,盐碱地的开发也不能无穷无尽,“关键要根据实际情况,因地制宜”。

目前,杨福和他的团队正在潜心开发新的耐盐碱高产水稻品种,“预计‘东稻5号’明年能出来,潜力很大,抗倒伏性还强。此外,陆续还有3到4个新品种正在审定”。

《中国科学报》 (2015-10-26 第8版 基金)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自然》(20241121出版)一周论文导读 清华这位院士搭建了一座室外地质博物园
科学家完整构建火星空间太阳高能粒子能谱 “糖刹车”基因破除番茄产量与品质悖论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