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科院地质地球所 |
发现全球变暖将逆转我国北方干旱化 |
|
本报讯(记者崔雪芹)中科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员杨石岭的一项最新研究认为,全球变暖将给中国带来好处,增加北方干旱—半干旱地区的降水。这项成果发表在新一期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上。这一新发现对全球变暖将加剧该地区缺水问题的传统观点提出了挑战。
杨石岭在接受《中国科学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过去几十年北方的干旱化是短暂的。从地质记录看,全球变暖最终会使东亚夏季风雨带向西北推进,从而极大地改善我国北方的生态环境,惠泽数亿人。
据了解,杨石岭与同事丁仲礼院士等人对黄土高原末次冰盛期以来20多个地点的黄土—古土壤沉积进行了系统研究,通过提取对降水敏感的古植被信息来重建古季风,从而了解古夏季风雨带对全球温度变化的响应。
通过分析沉积物中有机质的稳定碳同位素组成,他们发现从末次冰盛期至全新世暖期,黄土高原C4植被显著增加,而且C4植被生物量等值线呈东北—西南向分布,和现代降水量等值线非常一致。因此,C4植被生物量等值线的移动可以有效指示古季风雨带的位置变化。研究团队对最近2万年来C4植被生物量的空间格局变化进行了分析,发现全球变暖导致季风雨带向西北推进了至少300公里。
据杨石岭介绍,东亚属于亚洲季风气候区,降水主要由东亚夏季风带来,夏季风所到之处通常会带来降水,从现代降水的雨量等值线来看,主要呈现出东北—西南带状分布的降水等值线,尤其是中国北方。季风向北方推进,北方干旱—半干旱区降水就会增加;季风向南方撤退,北方地区就会大旱,南方就会出现洪涝灾害。据此可以推断,“如果全球增温持续下去,季风雨带目前南撤的趋势会逆转,长时间尺度上一定会向北推进,我国北方的降水将显著增加”。
《中国科学报》 (2015-10-26 第4版 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