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图片来源:百度图片
■显庆
菩提子,顾名思义应该是菩提树的果子或种子,其核壳仁实,形圆质坚、精巧天然,制作珠串,近年风靡海内,文玩收藏蔚为时尚,其价格一路飙涨,式样不断翻新,热门走俏的品种就有数十近百之多。一时间城乡市镇雅俗人等几乎人手一串菩提子,人们不仅仅是把玩收藏,还期待并且相信菩提子会有福运、吉祥、健身辟邪等等灵应。
这种世俗心态反映了佛教文化的影响,“菩提子”其名见于唐代翻译的《校量数珠功德经》,因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在菩提树下悟道,世人多认为菩提子当然是菩提树结出的子实。
然而令人意外的是,菩提树所结出来的并非人们心目中的菩提子。正宗的菩提树(即据传当年佛祖打坐荫下悟道成佛的圣树、如今印度尊奉的国树),按现代植物分类属桑科榕属乔木,与平常水果无花果同科同属,菩提树所结的浆果如无花果般甜软且没有坚圆的壳核,无法成珠成串。这与佛经所赞为顶级数珠的菩提子全然两码事,历来也没有用这种果子做佛珠的。
若论有名有实的菩提子,而且名见典籍有根有据者,当首推“无患子”。即同名科目之同名乔木的种子。明代医圣李时珍于《本草纲目》记载:“无患子又名‘木患子’‘菩提子’”,并引据宋代药家之说释名:“释家取为数珠,故谓之菩提子。”可见早在明代以前,无患子就有菩提子的名号,并已作为佛珠菩提子广为采用。之所以如此,不得不说它天生就是这块料,“核坚正黑如瑿”“而正圆如珠”,锤击不破,耐用百年;更且夙结佛缘,有专题佛经予以论介。
译自晋代的《佛说木患子经》中记述:波流离王向佛求教如何脱离忧烦安心修行,佛陀告诉他说:“当贯木患子一百八,以常自随。”这里佛陀指名以木患子一百零八颗贯穿成串用来记数念佛,显然这正是“数珠”“念珠”的缘起。这里虽然没称之为菩提子,但作为最早的佛珠可以说是如来佛祖的指定品种,木患子即无患子理所当然就被佛教信众广为奉持,不仅其种子成为菩提子,甚至其树也被认作菩提树,如扬州、江南等地不少寺庙都是如此。
固然,无患子树与菩提树异科隔目,若将两者混同,在现代植物学上似讲不通。然而佛经并非讲植物学分类,而是讲境界讲信念。禅宗六祖高僧惠能的诗偈名句“菩提本无树”,不是说根本没有菩提树,而是说菩提树的根本不在物相,而在空灵的悟境。鉴于这种理念,菩提子应该就是(但不只是)无患子。明代高僧传灯法师在《天台山方外志》中对浙江天台山的菩提有传奇性记述:“相传谓西天梵僧游化于此,人得饭之,乃遗报此菩提树种。树如柿,花亦大同……秋社后取子为珠。十百中必有一二如罗汉者,谓之佛头。他处所产则无之。”无独有偶,北京也出了“故宫菩提”,同样富于传奇色彩的是,这生长在故宫中的菩提树据说是由达赖三世活佛由南海护送进京,由明万历帝的母亲李太后种于故宫慈宁宫英华殿前,并用这棵树所结的子作念珠。之后清乾隆帝对其情有独钟,又是请高僧开光加持,又是作诗歌感叹纪胜,并御书《英华殿菩提树诗》刻碑树间。
这南北两树来历、长相类同,都由高僧传自佛域圣境,其树叶都有菩提树特征性的细长“滴水线”。但又与正宗菩提树不同:都能结子长核,且种核坚实浑圆,上有黄白线纹,多为五条,故称“五线菩提”。据行家考究,其实两者同缘一脉,都是特定品种的椴树。因很像菩提树又适宜做佛珠,由于中国稍北的大部区域不适合原生于热带的菩提树生长,于是佛家就把椴树当作了菩提树。今天的日本、韩国仍奉椴树为菩提树。可谓事实上的汉化菩提。
如今,菩提子早已由佛门专用的法器,演化为既是佛家禅品,又是行家藏品,还是玩家赏品等的多功能文物,具有僧俗共识雅俗共赏的蕴意,加之出世入市的人气财气,是以蔚然成风。这充分说明,无论作为禅品,还是藏品、饰品,都应该有历史传统、人气影响等凝结的文化含量。哪怕作为玩件也是“文玩”,即“玩”出文化和意境。
《中国科学报》 (2015-10-23 第12版 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