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河
【我从来不主张只给孩子以幸福与成功教育,挫折教育和风险意识必不可少,但是,这种教育究竟应该从什么时候开始,究竟应该到何种程度合适,究竟应该以怎样的方式进行,都是可以斟酌商榷的。】
应邀参与一家著名的少儿文学刊物的作品评审。规则是这样的:杂志社提供4篇已编好待发的作品,请6位作家从中选择自己认为最优秀的一篇并写出简短评语。整个过程是双盲的,直到杂志出版之后大家才能看到哪位作家选了哪篇以及如何评判。
如今全年的评审工作业已结束(第12期刚刚交出),但我心中感慨良多。因为有时感觉自己的评价标准与其他作家不尽相同,所选作品也显另类独特。事实上我非常认真,每篇作品都要读两遍以上,仔细斟酌,悉心遴选,最后再给出评语。看来还是与评选标准有关。
我的遴选标准,首先自然是文学标准。在我看来,对于文学作品的评判,这应该也必须是不可质疑的第一标准。因此这点没有什么可讨论的。但关键是,既然是优秀期刊将要发表的作品,基本上都是相当优秀的,有时难分伯仲,很难取舍,虽说偶有某期各篇作品相对较平,但大多数还是优秀作品扎堆,集束而来,让人难以抉择。
那么这时就不得不需要第二标准。在我看来,这个标准就是价值观。
同样是写孩童生活,有健康的,也有值得商榷的;同样是写学生,对同学、对亲友、对学校甚至对社会的态度,有时还是基于某种不满而产生的激烈态度,作者的处理方法不同,鼓励的倾向也就不同,最终的阅读效果自然也将极大不同;而同样是写“老少边穷”孩子的困难生活,笔法与观念的不同,同样会让小读者产生出完全不同的心绪,继而影响他们的判断。然而,在这些年少孩童的世界观体系尚未完全建立之时,给予了他们错误的至少是模糊的导向,很可能让他们一时间无所适从,难免让他们产生困惑。所以每逢此时,我总是谨小慎微地选出其中那篇我认为价值观最正确的作品。当然,这里所谓的价值观正确与否绝对没有明确的分野,因为即将刊发的作品其价值观的正确是无须怀疑的,上述所言的只是它们之间最细微的那一丝差异。
不过问题仍没有全部解决,往往还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有些作者在作品中刻意揭露出一些阴暗的东西。其实我完全理解他们的苦心,知道他们这种含泪撕开社会伤疤展示给孩子们看的目的,是要让少儿读者心有警醒,以便坚强成长。但是,这种展示程度到底应该如何把握,就成为我的第三条标准。
这显然又是一个极富争议的标准,但我还是要这样做。我从来不主张只给孩子以幸福与成功教育,挫折教育和风险意识必不可少,但是,这种教育究竟应该从什么时候开始,究竟应该到何种程度合适,究竟应该以怎样的方式进行,都是可以斟酌商榷的。否则的话,我们也就无须有“电影分级”一类的讨论了。
诚然,社会是复杂的,有时甚至是凶险的。但是,我们成年人要做的,仅仅是告诉孩子:社会就是这样的,你要小心;甚至是:社会就是这样的,你必须承受——难道我们作为成年人,作为监护人,作为教育者,就只能给孩子这样一些消极应对的教诲吗?换一种说法:我们作为有能力尤其是有责任的成年人,为这个社会、为孩子们未来的成长环境,究竟做了些什么?我们成年人有没有问过自己,究竟是应该让我们来多改变些什么,还是应该让孩子们去多承受些什么?有人也许会辩解说:面对社会,我们也无力抗争。这确实可以算是一个理由,但是——我们就因此有权让孩子去抗争吗?
与其让孩子们掌握一身的生存本领,不如让我们的社会变得更加安全与洁净。
《中国科学报》 (2015-10-23 第11版 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