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百度图片
2015年搞笑诺贝尔物理学奖并没有如人所愿地颁发给物理学家,而是颁发给了一位生物学家。这位来自美国佐治亚理工学院生物力学实验室的科学家胡立德研究的项目,听起来更是让人啼笑皆非。
胡立德的研究内容是哺乳动物排尿时长,他解释说,对于3公斤以上的哺乳动物而言,不论是体型较小的狗,还是体积庞大的大象,它们的排尿时长相近。为了证明这一点,胡立德率领团队使用一架高速摄影机拍摄包括老鼠、山羊、牛、大象、狗等哺乳动物的排尿过程,并通过流体动力学建模发现,体重超过3公斤的哺乳动物,它们的排尿时间都在21秒左右。虽然哺乳动物体积大小差异较大,但它们的膀胱体积也有区别,其中最小100毫升,最大100升,不论怎样,这都保证了胡立德的观点——21秒“排尿定律”。
对此,胡立德给出的解释是,排尿与重力有很大关系。具体来说,啮齿类和其他小型哺乳动物每次向下排尿,研究人员发现它们的尿道进化形成一种流体优化机制,其泌尿系统向下排出尿液,无需任何附加功能;同样地,他们发现大象等体型较大的哺乳动物进化形成较宽、较长的尿道,有助于大量的尿液排泄。
不过,这个定律对于体型较小的哺乳动物是个例外,比如老鼠和蝙蝠。因为这类哺乳动物的尿液黏性与表面张力都远远大于其他哺乳动物的尿液,所以排出的尿液常常是呈滴状,并非喷射的柱状。而且,它们的个头小,尿液量也少,通常只需要一两秒就排完了。
而这项研究成果早在2013年就曾经被媒体报道过。当时,研究人员就指出虽然这项研究看似有些可笑,但事实上它具有严肃的科学研究性,尽管医学专家能够成功治疗人类和动物的泌尿疾病,但是这种泌尿系统进化形成快速有效的喷射液体机制却很少得到关注。针对此研究结果,胡立德也曾对媒体表示,该研究有医学意义,如果排尿时间过长,有可能是前列腺肿瘤的征兆,原因就是肿瘤可能压迫了尿道,减缓了尿的流速。同时,“从自然动物界获得灵感,设计可扩展的流体动力系统,有助于研制新型水塔系统等”。(原鸣)
《中国科学报》 (2015-10-23 第7版 科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