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高长安 庄芳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15-10-23
选择字号:
孙晨华:停不下开拓的脚步

 

■本报记者 高长安 通讯员 庄芳

不是我不想放慢脚步,而是不能。因为我不愿失去方向,即使特别累,也要咬着牙拼命干。

她用十年的时间,带领团队双线作战,同时培育并主持完成了“双模”和“二代星”两个项目。不久前又传来了她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的喜讯,同时,她被授予“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

她就是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54研究所(以下简称“54所”)副总工程师、卫通专业部副主任孙晨华。

自1986年进入54所以来,孙晨华一直工作在科研第一线,长期从事国家和国防重点工程项目的研究开发——她是我国第一个CDMA卫星通信网的主要参加人;我国第一代战术移动卫星通信系统主要负责人之一;我国第一代导弹电子化指挥卫星通信系统主要负责人之一;我国第二代战略卫星通信系统背景预先研究项目的总设计师。

“努力和不努力,结果会差很多。不是开拓就是萎缩,那你选哪条道路?”10月12日,孙晨华在接受《中国科学报》记者采访时说,认认真真做的每件事都会有回报,都会让你对它有更深的理解和感悟。

初战TDMA

2001年,孙晨华接到某军区的一个项目,成为该项目的常务副总师主持全面工作。

这个项目涉及一种崭新的卫星通信体制MF-TDMA 。这也是孙晨华第一次接触TDMA。该项技术长期为国外垄断,用户指定MF-TDMA系统从外国引进。

孙晨华花了两个月的时间,查阅了无数资料,将这个系统的相关原理和数据研究得十分透彻,并完成了集成应用方案。

为慎重起见,她让外国公司给出一个方案。但她敏锐地发现他们给的方案缺少一个设备,没有它,系统无法正常工作。然而,外方代理不认同她的意见。

“如果你们坚持认为没有问题,那么你们要跟我们签个备忘录,如果后期证明我是对的,你们要承担这个设备的所有费用。”孙晨华自信地说。

后来的试验证明孙晨华是对的。也正是这个“备忘录”,让外国公司无偿送给了他们11套设备,每套价值约2000美元,总额近20万元。

引进设备半年后,外方工程师来所交流,现场让他大吃一惊,“研发这个系统,我们用了二十多年,系统特别复杂,你们竟然不用培训就把这套系统用了起来,太了不起了!”

孙晨华不仅让外国工程师竖起了大拇指,也令用户喜出望外。用户后来告诉她说,项目刚开始的时候,与她通完电话,就有人说,完了,54所不重视这个项目,派了个小女孩负责。真的没想到,这个项目能完成得这么漂亮!

知难而上

鉴于对该项目积累的经验,2002年,孙晨华反复思考,下决心要研制我国自主的TDMA通信系统。

让孙晨华没想到的是,立项之路走得如此艰辛。

使用总体负责人告诉她:这个项目,国家早就想上了,但是一直不敢上,“一代星”研发的时候,就有人提过这个系统,但是最终由于技术难关而放弃。

但孙晨华却知难而上,“虽然难,但是为了发展卫星通信,这个新体制必须掌握”。她组织团队反复研究论证,反复做技术仿真。然后,一个人背着一个大大的联想笔记本电脑,跑到北京去汇报和请示。

这一跑就是3年,100多趟。功夫不负有心人,2005年,该项目终于成功立项。

“这个项目,干得特别苦。”孙晨华说,技术难度高,研制进度拖期近1年。为此,所里多次催促她赶紧定型生产。

“我当时完全可以交出去。但是,设备还不够完美。我不能扔出一个烂摊子。不管做什么事,不管费多大的劲儿,我都要干到让自己满意。我相信,认认真真做的每件事都会有回报,都会让你对它有更深的理解和感悟。”孙晨华说。

2011年,她呕心沥血近10年研制的双模卫星通信系统以十几项发明专利的突出创新点和近5亿元的销售收入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作为第一完成人,她参加了国家科学技术奖颁奖大会,受到时任总书记胡锦涛和时任国务院总理温家宝的接见。

奋力拼博

2002年,就在孙晨华为TDMA立项而殚精竭虑的时候,她又接下了“二代星”的预研任务。她用心查阅大量国内外资料,搜集军民各口的卫星通信需求,经过四年潜心研究,创造性地提出了三个应用网系和三大运控分系统的系统构想,提出并论证了54所首个载荷上天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大大扩展了传统的卫星通信专业领域。

为使预研成果直接运用于型号研制,仅在2002年至2007年,她进京就达200多趟。

“‘二代星’有两个系统。我们拿到了其中一个。两个系统要实现一体化设计,设备互装。可是,我们拿到批复比另一个系统整整晚了半年。如果不能与他们一起定型、订货,将有可能失去首批订货的市场机会。”孙晨华说。

孙晨华把电脑搬到了联试场,在联试房待了一年多,只要不出差,晚上12点前就没有离开过。

同时进行两个大项目,作为副主任,还要负责整个专业部的技术发展、系统论证和预研项目申请,孙晨华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努力。

“二代星”定型的时候,正值岁末,不巧的是另外两个重大项目也都要求年底完成方案评审,那一个多月,用孙晨华的话来说,“真的是不知道怎么熬过来的”。

天天熬到凌晨两三点,平均每天的睡眠只有四五个小时,那是一段挑战体力和精力极限的日子。其间,她出现尿血现象,阵阵疼痛让她冷汗淋漓,最后不得不在同事的陪伴下去医院做检查,医生下结论:劳累过度,饮水跟不上,导致泌尿系统感染,要求她住院。

但是她一天也没歇,“不是我不想放慢脚步,而是不能。因为我不愿失去方向,即使特别累,也要咬着牙拼命干。”孙晨华说。

多年的咬牙拼博也为孙晨华赢来了荣誉——她参加的多项工程获得部级以上科技成果奖,她个人获得三项专利和一项军内一等奖;先后荣获“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五好文明家庭、河北省“三八红旗手”等荣誉称号;两次获国家和军内某应用系统一等奖;2003年获我军总装备部、国防科学技术委员会“军三星”先进个人。

《中国科学报》 (2015-10-23 第5版 人物)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拉尼娜姗姗来迟,但不会持续太久 安眠药干扰大脑清除废物
2024年大气二氧化碳水平实现迄今最大增幅 科学网2024年度十佳博文评选结果揭晓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