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贾天时
■本报记者 温才妃
桌布的四个方向放着四枚硬币,魔术师在硬币上各盖上一张扑克牌,只见他在牌的上方抓了一把空气,下一刻会发生什么呢?
所有的人屏息等待。
魔术师轻轻掀开扑克牌,四枚硬币“跑”到了一张牌下面。就在观众惊呼的片刻,魔术师又变出更多的硬币,就在硬币与扑克牌的“迷藏”之间,一幅由硬币组成、类似于“星空”的图景呈现在人们眼前。
这位魔术师名叫贾天时,是沈阳师范大学市场营销专业大四学生。在不久前举行的世界大学生魔术交流大会(以下简称“大会”)上,他作为中国大陆唯一的学生代表,凭借着两套近景魔术(近距离观看的魔术,多为小型魔术)摘得了大会下设世界大学生魔术争霸赛的铜牌。
一个魔术师的成长
魔术是一扇通往神奇的大门,第一次正式推开这扇门时,贾天时还是一名初三学生。2009年春节晚会上刘谦的魔术,让无数人见证了魔术的奇幻,也让这名少年对魔术有了顿悟——“它是一门艺术”。在此之前,他只是一名“从地摊上买几样魔术道具来玩”的爱好者,和很多人一样,仅是把魔术当作一项娱乐。
很快,贾天时找到家住大连、在国内小有名气的魔术师陈辉。这名“仅比他年长五岁”的哥哥级魔术师,成为他的启蒙之师。从此,他对魔术的爱便“一发不可收拾”。教学光盘、书籍、世界顶级大师的大师班,甚至国外大师来大连开讲座,他都会跑去当翻译,不错过任何学习的机会。
魔术总在呈现给观众的那一刻绽放华彩。但在魔术师看来,成长的过程更让自己记忆犹新。
高中校运会入场仪式上,贾天时成功变出了两只鸽子。可就在同时,同学拉响的礼炮把胆小的鸽子吓飞了一只。“养了一年多的鸽子很有感情,看到它飞走就像是自己的家人丢了一样。”刚过主席台,他就撒腿去追鸽子,绕了学校几圈,最后终于在树林里找到了鸽子。失而复得的感觉让他更加珍视身边的人和事物。
大一暑假,贾天时参加全国性的魔术比赛,当时比赛的场地在清华大学。赛前他腹痛难忍,在偌大的清华里四处找药,最后忍着难受拿到了优秀表演奖。这件事让他自责不已。因为当时他在当地已经小有名气,家人、老师、魔术爱好者都对他有所期待。“期望越大落差越大吧。不过,也正是因为这件事促使我回去以后更加努力学习魔术,才有了今天这个奖项。”贾天时感慨地说。
魔术塑造人的特质
不少人把魔术师看作“民间艺人”,甚至把大学生玩魔术视作“不务正业”。然而,魔术却在一个人学习的过程中,悄然地改变着他的特质。
能给国外魔术大师当翻译,贾天时的英语自然不错。从小到大,他的英语成绩总是班里第一,英语四、六级考试“裸考”都是一次通过。
贾天时告诉《中国科学报》记者,他在英语角、外教课堂上结识的外国朋友,给了自己很好的练习机会。有时候,他也会翻译外国魔术师的讲义,供国内魔术师学习,“虽然这些并没有直接提高魔术水平,但也在无形中帮助了自己的魔术发展”。
谈到魔术塑造了哪些特质时,贾天时的第一反应是“思维”。小时候,他的数学不太好,学完魔术之后,发现解决数学问题会相对容易一些。“魔术是一种给人制造神奇感受的艺术,它有许多违背常人逻辑之处,嘴上说的是一件事,手里做的又是另一件事,锻炼了一个人‘一心二用’的能力。”
有时候,为了做一个效果,他脑子里要同时想着10件事;嘴里说着一件事,心里却要默默记算法。“数学靠推理、演绎得到最后的结果。魔术也是如此,有一步步的推理、分析,再加上动作、手法,对人的逻辑思维、做事方法有很大的提高。”
作为魔术师,决定他们生存的还有营销能力。“如果不去营销自己,没有人会知道你的所作所为。”恰恰贾天时所学专业就是市场营销,魔术在外人看来于他如虎添翼,但是他说,专业选择与魔术本身并没有太大的关系,而是“水到渠成”的。
妈妈在大学市场营销专业任教,上小学时,受到环境熏陶的贾天时偶尔会用最通俗的语言分析大学试卷上的案例,一道论述题10分,他通常可以答到八九分。高中时,同龄人都想拥有的“苹果三件套”,就是他通过制作、贩卖魔术道具赚的钱买来的。
“魔术师在表演时很重要的一点是,与观众交流沟通,因此魔术还锻炼了与人沟通的能力。”贾天时说。可谁又能想到,小时候跟别人开口说话都不敢张嘴、容易脸红的他,通过比赛、教人学习魔术的锻炼,大大提升了自信心。
“魔术不再是贵族事业”
从朋友圈中得知大赛的消息,贾天时寄出了视频小样,并以最高分赢得了进入大会大学生魔术争霸赛的“入场券”。
在大会上,他看到世界各地不同风格的魔术。法国选手的舞台魔术浪漫、奔放,韩国选手的魔术新颖、别致……尤其是韩国选手的近景魔术,不单单使用纸牌,还添加了一个箭头,箭头指到哪儿,哪儿就发生魔术效果,让人充满期待,也理所当然地拿下了冠军。
贾天时坦言,相比之下,中国选手的魔术技巧性较强但创新不足,在大赛中大家各自取长补短。短短三四天的大会时间,年轻的魔术师们近乎“疯狂”,每日只睡三四个小时,“我们舍不得浪费和各国魔术师交流、讲座的时间啊”。
走下比赛舞台,贾天时也保持着忙碌的状态。每天保证四五小时学习、研究、练习魔术,疯狂的时候达十多个小时,甚至熬夜;坐火车回家,他手里总会拿着牌和硬币练习,经常纸牌把手磨红磨破还不知疲倦。为了魔术,他走过很多地方,还曾专门从大连赶到长沙,参加世界顶级魔术大师麦克·阿玛在此开设的大师班,并得到他的亲自指点。
对于大学生学习魔术,贾天时非常认可,他本人也是学校魔术社团的会长,手把手教零基础的社员学习魔术。在他看来,魔术不再是一项贵族事业,尽管走专业路线有一定门槛、需要一定经济基础,但是学习简单的魔术并上台表演,对于普通的大学生来说都能够实现。
“尤其在中国高校里,大学生的课业比较轻松,很多高校里95%的学生都在浪费时间,打游戏、睡觉成为他们四年的主题。如果我们把浪费掉的时间用来发展中国魔术,这会是一件非常伟大的事情。”贾天时说。
《中国科学报》 (2015-10-15 第8版 校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