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温才妃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15-10-15
选择字号:
“强买强卖”折射校园民主缺失

 

■温才妃

上学期刚办理了中国电信的宽带,一开学,却被学校通知必须更换为中国移动的宽带;重新办理之后发现,不仅收费标准变了,连无线路由器也成了“禁用品”。这是武汉某高校学生新学期的遭遇,其背后揭示的问题则是高校里的强买强卖行为。

这些年来,高校里的“强买强卖”已经从强制购买被褥、军训服,转移到了网络运营商、科技产品。相关高校往往是打着“自愿”的旗号,但行“强制”之实。一旦被媒体曝光,就搬出“自愿”的说辞来,殊不知,学生只有被动接受,却无选择的机会。

高校之所以强买强卖,其背后的原因并不难作猜想——高校与运营商有利益上的合作。在这条利益链上,高校处于顶端,运营商次之,学生是末端的牺牲者。所谓的“牺牲”不只在于学生的经济损失、被剥夺的选择权,还在于身教带来的不良影响。一个以育人为第一目标的机构,在言传身教中误导学生,其后果是不堪设想的。让我们看看行业中的一些行为,打官司,法官与律师分成,左右审判结果,导致社会公平正义缺失;药品供应商与医院分成,动辄开高价药品,医院成为很多家庭在经济上的“噩梦”。作为育人场所,高校不应该把不良风气带到社会上来。

如何阻止强买强卖行为的发生?拿起法律武器进行维权是眼下最好的选择。目前,我国的《刑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均对强买强卖行为有法律上的界定,不要因为事小,而忽略了自己作为公民的权利。

当然,要根除高校里的强买强卖,更加必须根除的是国内高校心中“自视甚高”的种子——中国高校无论在大事小事上似乎都很少征集学生的意见,即便有征集,在多数情况下也只是一个象征行为,更像是一场民主的作秀。实际上,大学生是有判断能力的成年人,轻易唬弄不得;同时,大学生也是更具创新能力的一代人,他们的建议也不乏创见。吸引学生主动参与到高校的事务管理中,让他们真正成为高校的主人,而不是一个命令的被动接受者,对于他们才是最好的尊重与信任。

同时,也希望无论是“985工程”“211工程”,还是普通高校的大学生都能更有校园民主的意识,而不是“从入学起,只关心就业与兼职”。

《中国科学报》 (2015-10-15 第7版 视角)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科学网2025年6月十佳博文榜单公布! 果树还能变石头
两道同心圆环揭示恒星“双重引爆”证据 有证据证明成年人类也会萌发新脑细胞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