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连庆
【从“抄袭”走向了“超越”,同样也是大师。】
从VCD时代我就开始收藏日本导演黑泽明的电影,最先淘到的是他早年的成名作《罗生门》和晚年的代表作《乱》,看完之后感觉没有传说得那么好,使我对自己的欣赏水平和评论界的说法都产生了怀疑。
DVD时代,我又陆陆续续收了一些黑泽明的电影,可收得多看得少,直到一次偶然的机会看完他在1961年拍摄的《用心棒》(又译为《保镖》或《大镖客》),我才对他刮目相看,确立了他在我心目中的大师地位。此后这部电影成了我的常备剧目,先后收过三个不同的版本,每隔一段时间就拿出来看看。
黑泽明曾说:“长久以来,我一直希望拍出一部真正有趣的电影,于是就有了《用心棒》。影片的故事生动有趣,但让我惊诧的是,居然没有人设想过这样的故事。”电影的故事简单之极,讲的是三船敏郎扮演的一名剑术高超的流浪武士来到一个小镇,发现小镇被两股邪恶势力控制,他从中“挑拨离间”,促使双方火拼,使小镇又恢复了平静。大师不是故作高深,是有能力把简单的故事拍得妙趣横生,而拍摄手法又可圈可点。
虽然在提及黑泽明的代表作时评论界鲜有人会提到《用心棒》,但这部电影既是他赚钱最多的电影,也是他制作最精细的一部,连我这个外行也能感觉到这部电影的摄影非常出色。当有人问日本导演北野武“什么样的电影才是伟大的电影”时,他说是黑泽明的电影,“我发觉黑泽明影片令人惊奇之处在于画面的精确,构图完美。你随意从每秒二十四格中拿出一格来,它就是一幅优美的画面。我认为这就是电影的理想定义:一连串完美的画面。而且黑泽明是唯一有此成就的导演”。
意大利导演莱昂内当年看完《用心棒》后非常喜欢,张罗着翻拍成了“意大利西部片”《荒野大镖客》,同样获得了巨大成功,在许多国家成了票房冠军。可影片的出品方却不愿意支付一万美元的版权费,结果双方对簿公堂,最终把《荒野大镖客》在日本的票房收入赔给了黑泽明。
当有人指责莱昂内抄袭时,他却矢口否认,只承认《荒野大镖客》参考了《用心棒》的结构。为了避免重复,他在开拍前仔细核对过《用心棒》的台词,认为自己影片的成功不在于是一部黑泽明电影的翻版。莱昂内还说,《用心棒》不能说是一部“原创”经典,其实黑泽明模仿的是哈米特的侦探小说《血色收获》。
美国作家达希尔·哈米特曾在侦探事务所供职六年,他在1929年发表的处女作《血色收获》为侦探小说增加了现实感,开创了所谓“硬汉侦探小说”,试图与所谓的“纯文学”比肩。这一流派的侦探小说强调的不是探案,而是塑造人物,所以对于像我这种看惯了阿加莎·克里斯蒂的侦探小说的人来说,一直无法适应阅读这类小说。
《血色收获》讲的是一名侦探受雇来到一个叫“毒镇”的小城市,发现这个城市被几股恶势力控制,他从中作梗,导致黑帮之间自相残杀。用小说中无名侦探的话来说,“毒镇已经成熟,可以收割了。这是我喜欢的工作,并且一定要做”。
从结构和情节上来看,《用心棒》与《血色收获》确有相似之处。《用心棒》中,三船敏郎扮演的流浪武士也没有名字。当别人请教他的大名时,他看到后院的墙外是一片桑田,随口说道,“我姓桑田,名叫桑田三十郎,尽管快四十了。”当他了解了小镇的情况后,觉得这地方不错,别人不解,他解释说,“这地方杀人能赚钱,而且杀的都是败类。”
莱昂内尽管没有抄袭《用心棒》的台词,可他抄袭了很多细节,比如《用心棒》的开场有一个狗叼着人手的镜头,《荒野大镖客》也如数照搬。不过他说“自己影片的成功不在于是一部黑泽明电影的翻版”,这话倒是对的。莱昂内的影片喜欢用脸部的特写镜头,注重音响效果,人物的出场都伴随着个性化的主题音乐,这些特点都是从《荒野大镖客》确立的。
黑泽明在《用心棒》之后拍了部续集《椿三十郎》,而莱昂内在《荒野大镖客》之后又推出了两部续集《黄昏双镖客》和《黄金三镖客》。在他的“镖客三部曲”中,我认为《黄金三镖客》是最优秀的,从“抄袭”走向了“超越”,同样也是大师。
《中国科学报》 (2015-01-23 第11版 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