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胡珉琦
人工食品创业公司正吸引越来越多的投资者。2014年,李嘉诚的私人投资基金“维港投资”联同雅虎创办人杨致远等向发明“人造鸡蛋”的美国汉普顿克里克食品公司提供大额融资,十分引人关注。而后,“人造鸡蛋”也正式在香港面市。人们不禁要问,“人造食品”真的可以替代天然食物吗?
“人造鸡蛋”难以复制天然鸡蛋
事实上,美国加州旧金山汉普顿·克里克公司早在2013年就受到了全世界的关注。它的创办人乔希·泰特里克用12种植物提取物制作了“人造鸡蛋”,并在全美各大超市上架出售。
这种“人造鸡蛋”看上去并没有鸡蛋的形状,它被装在透明的玻璃瓶里面,更像一瓶鸡蛋酱。如果放进热锅里,看起来和鸡蛋饼差不多。
在口感上,它与传统鸡蛋并无太大差别。“人造鸡蛋”可广泛使用在面包、蛋糕、蛋黄酱、鸡蛋面等食品的制造过程中。
泰特里克认为,这种“人造鸡蛋”的营养价值很高,比市面上的普通鸡蛋还要高出四分之一,但成本却比普通鸡蛋减少接近一半。
根据泰特里克的介绍,目前可以肯定的是,从豆类植物中提取的蛋白质是“人造鸡蛋”的主要成分。
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副教授李兴民说,豆类植物蛋白本身也属于优质蛋白。但是,植物蛋白并不能等同于动物蛋白,植物蛋白可能缺乏某些人体所需的氨基酸。根据膳食平衡的需求,动物蛋白、植物蛋白应该搭配摄入。
此外,天然鸡蛋不仅含有大量蛋白质,还包括维生素、脂肪、卵磷脂和少量胆固醇等。在李兴民看来,从营养层面,目前“人造鸡蛋”还很难百分之百复制天然鸡蛋。
而且,“人造鸡蛋”的营养成分并没有公开,公众还无法判断这种人造食物准确的营养价值。
不过,李兴民也表示,在人造食品安全方面,公众无需太过担忧。提取植物蛋白加工成食品是食品工业常用的做法。而为了在口感上无限接近天然食物,人造食品会添加一些调味剂,但只要符合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就没有问题。
细胞培养“人造肉”造价不菲
事实上,除了“人造鸡蛋”,李嘉诚紧接着又投资了“人造肉”。
李兴民说,“人造肉”其实由来已久,只不过,过去的办法是用植物蛋白模拟肉。主要是从大豆中提取蛋白质,经过“纺织化”处理,将原来的球状蛋白变成肉的纤维状。比如蟹棒、素鸡等。
真正的“人造肉”是荷兰马斯特里赫特大学教授马克·波斯特在2012年发明的。他首次成功制作出了一种“试管牛肉”。他先从牛的肌肉组织中分离干细胞,并放入营养液中,3周后细胞数目超过100万个。此后,再把它们放入数个小型容器中,细胞合成大约1厘米长、几毫米厚的“肉丝”。
但是,李兴民告诉《中国科学报》记者,目前,细胞培养肉只能培养肌纤维部分,肉中的脂肪等物质很难同时培养,均匀地分布在肌纤维中。因此,在口感、风味儿方面距离天然的肉类还是有差距的。
更重要的是,这种“人造肉”的造价不菲。早在2013年8月,伦敦召开了世界首届“人造肉”汉堡试吃大会。当时,包括研究经费在内,一个汉堡的价格高达33万美元。
“人造食品”或成一种未来选择
一方面人造食品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市场上,而另一方面,有机食品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回归天然”“返璞归真”成为一种生活时尚。
李兴民认为,两者并不矛盾。
有机食品追求天然、无污染,考虑了健康与环保。但是,目前有机食品的成本相对较高,产量却比较低,因此,无法成为老百姓日常饮食的主要来源。
然而,有观点认为,天然食品不仅在人口快速增长的今天呈现出短缺的问题,还影响着人类环境,尤其是畜牧业。
人造食品的出现一方面考虑了有些地区食品严重短缺的现状,同时,联合国粮农组织早就提出,由于人类对肉类和奶类的需求不断上升,畜牧业快速发展,使得环境压力加重。因此,“人造食品”也被认为是解决该问题的途径之一。
在李兴民看来,在保证食品营养和安全的前提下,“人造食品”可以成为一种未来饮食的补充选择。特别是在加工食品市场。
《中国科学报》 (2015-01-23 第8版 新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