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谷涌泉 韩忠朝 付小兵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15-1-23
选择字号:
自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儿童精神发育迟滞

 

■谷涌泉 韩忠朝 付小兵

编者的话:“干细胞早知道”专栏至今已刊载了16期关于干细胞技术在各种疑难病症中的临床应用,显示了干细胞技术在未来医学中的巨大潜力,同时也向社会各界传递了干细胞医疗的概念。

在专栏文章的选编过程中,北京汉氏联合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给予了大力支持,特此致谢。由于版面限制,还有更多相关内容未能呈现,欲了解更详细的干细胞技术应用,请参阅《围产期干细胞》及《干细胞临床与应用》两本书。

间充质干细胞(MSC)是中胚层发育的具有可塑性的成体干细胞,它们具有向间充质细胞分化的能力。进一步研究发现,在合适的培养条件下MSC可以在体外跨系分化各种神经细胞,包括星形胶质细胞、少突胶质细胞和神经元,而且分化神经元具备有功能的突触,可以实现突触传递,对去极化刺激起反应。间充质干细胞不存在伦理问题,取材方便,目前认为MSC是神经系统损伤疾病细胞治疗的理想种子细胞。

已有较多的研究证明MSC应用的安全性。体外长期培养的MSC核型能保持正常,移植到裸鼠体内不产生肿瘤。

国内樊建玲等人通过MSC移植治疗缺氧—缺血性脑损伤大鼠,移植细胞在大鼠中枢神经系统内存活并迁移,广泛分布于脑组织,大鼠空间记忆能力显著优于移植对照组,大鼠脑组织损伤较移植对照组及模型组轻,显示MSC移植能在一定的程度上促进损伤脑组织和脑功能的恢复。

MSC移植在治疗儿童神经系统损伤疾病方面具有独特优势,实验结果表明,干细胞移植到脑部后,在其迁移、分化、轴突投射、神经环路的重建以及神经修复效应方面,幼年动物都显著优于成年动物,提示正处于神经发育阶段的儿童脑内微环境更适宜移植细胞生存。

MSC移植60天和150天后在幼年大鼠脑内植入率显著高于成年大鼠植入率,而且移植时间越久植入率差异越大,提示MSC在幼年动物的长期植入效果优于成年动物。随后将MSC移植到灵长动物脑内以观察不同年龄动物植入率的差异,发现MSC对新生恒河猴移植的平均植入率是成年恒河猴的18倍,最高达180倍。

移植细胞的增殖和分化也跟受体年龄有关,植入幼年动物脑内的细胞能广泛迁移,成年动物脑内移植细胞仅迁移至移植部位附近组织,轴突投射范围也较局限,表明在成人神经系统损伤有显著疗效的MSC移植在儿童脑损伤疾病中可能获得更好的疗效。

间充质干细胞移植的理论与其发挥的作用的机制有关,目前对间充质干细胞是如何发挥作用的尚不清楚,但推断可能与以下机制有关:①MSC本身及刺激宿主分泌生长因子及细胞因子,如BDNF、NGF、FGF2、VEGF、TGF-β等。②促进内源性神经干细胞的增殖,迁移;搭建细胞间新的突触连接,达到内源性的再塑和重建。③促进脑部微血管的生成,改善脑的滋养环境。④MSC迁移至损伤区域分化为神经元、胶质细胞,起到替代作用。⑤通过减少凋亡、减轻炎症、减轻脱髓鞘、增加星形胶质细胞存活起到神经保护、髓鞘再生及修复损伤。

干细胞是目前基础研究、再生医学研究领域中最热门的话题。就连对生命伦理要求严苛的美欧各国都忍不住克服重重阻碍,希望在干细胞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从美国解禁胚胎干细胞研究到NIH批准多株胚胎干细胞系成为合法研究株以及2009年FDA批准了2个临床胚胎干细胞试验开展计划可窥见一斑。包括目前热门的iPS细胞的研究——这种细胞是可规避伦理问题的新领域,这一技术的成熟将极大推动干细胞临床应用。(节选自《干细胞临床研究与应用》第25章:自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儿童精神发育迟滞。有删节。)

栏目主持 赵广立

《中国科学报》 (2015-01-23 第7版 科普)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迄今最大猪笼草之一现身婆罗洲 地球多了个临时的迷你月球
卫星十二号进入预定轨道,将开展技术试验 科学家提出3D通道迷宫药物缓控释放机制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