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盲目地服用各种保健品,善待我们的肠道微生物。除了照顾自己的味蕾,给自己美味外,还要适当考虑也给这些与我们共生的微生物小家伙们吃点好的。
■段云峰
时下,卵磷脂、维生素和左旋肉碱等保健品,常被人们用于强化营养、促进健康和预防多种疾病。然而,最新研究发现,它们并非始终对人体有保健作用,在某些肠道微生物的作用下,它们可能毒害我们的身体。
卵磷脂有助于降低血脂、保护心脏和大脑,并能滋润皮肤,延缓衰老。它在食物中含量丰富,蛋黄中较多,牛奶、动物的脑、骨髓、心脏、肺脏、肝脏、肾脏以及大豆和酵母中都含有较多的卵磷脂。
维生素是人体生长、代谢和发育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类微量有机营养物质。大部分维生素不能在人体内合成,需要从食物中获得。在天然食物中相比其他营养物质,维生素含量较少,主要存在于新鲜蔬菜、水果、动物肝脏、谷物、鸡蛋、牛奶等食物中。有些维生素如B族维生素,则是由肠道共生的细菌合成的。
左旋肉碱是一种能够促使脂肪分解转化为能量的类氨基酸,常被用作减肥的营养补充剂。红色肉类(牛、羊、猪肉等)是左旋肉碱的主要来源。由于它不是一种人体必需的营养成分,因此仅用于减肥等特殊目的。
肠道是人体最大的营养吸收和免疫器官,含有全身70%的免疫细胞,并且肠道里的神经细胞数量比脊髓里的还多,与大脑的神经细胞数量相当。因此,肠道也被称为人的“第二大脑”或“肠脑”。
肠道中还存在重量可达1~2公斤的微生物,总数量相当于人体自身细胞数量的10~100倍。它们编码的基因数量是人体自身的300多倍,也被称为人体的“第二基因组”。血液中大约70%的物质来自于肠道,其中36%的小分子物质是由肠道微生物产生的。
肠道微生物对人体健康至关重要,它们能帮助人体消化和吸收营养物质,合成某些维生素和生物活性物质,维护人体免疫系统,抵御病原微生物的入侵。
肠道细菌能够代谢胆碱和卵磷脂生成三甲胺(TMA),进而被代谢成氧化三甲胺(TMAO)。氧化三甲胺可不是个好东西,它能够促进动脉硬化的发生。而左旋肉碱其实是一种三甲胺,在肠道微生物的代谢作用下也会生成氧化三甲胺。所以,大量食用肉食者会摄入较多的三甲胺,在肠道微生物作用下产生更多的氧化三甲胺。毫无疑问,爱好肉食的人患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更高。
发表在《自然》上的两项研究分别证明了上述结论。美国克利夫兰医学中心的研究发现,普通食物中的卵磷脂在肠道微生物作用下会增加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食物中卵磷脂的三种代谢产物:胆碱(B族维生素的成员)、氧化三甲胺和甜菜碱(胆碱代谢物)在血液中的水平对心血管病有很强的预示作用。这几种代谢物水平越高,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也越高。
研究发现,也许通过检测血液中的氧化三甲胺就可以知道谁更容易患心血管病。此外,胆碱作为B族维生素的成员被肠道微生物代谢后也会产生氧化三甲胺。因此,额外补充复合维生素也有可能同时增加血液中氧化三甲胺的含量,提高患心血管病的风险。
美国俄亥俄州克利夫兰医学中心的研究人员还发现,长期给小鼠喂食左旋肉碱可以改变小鼠肠道内细菌组成,导致血液中氧化三甲胺升高,动脉硬化发生率显著升高;如果用抗生素抑制肠道微生物,则动脉硬化发生率显著降低。
与严格素食主义者或普通素食主义者相比,杂食者血液中含有更多的氧化三甲胺。由于肉食者与素食者在其肠道中具有完全不同的细菌类型,因此,这种差异可能依赖于杂食性人肠道内特殊的细菌。大鱼大肉的饮食很可能刺激了能将左旋肉碱变为氧化三甲胺的细菌的生长。
流行病学调查发现,血浆中左旋肉碱和心血管病发病率以及心血管严重后果(中风、心肌梗塞和死亡)之间没有显著相关,但如果与氧化三甲胺结合,它们之间就显著相关了。因此,肠道中的某些细菌可能是导致食用红肉诱导动脉硬化的原因。
这样看来,保健品和美味的肉食并不如我们想象的那么美好,与我们共生的细菌会将“美味”变成“毒药”!
维生素和卵磷脂在日常食物中含量丰富,而B族微生素完全可以由我们肠道中的细菌自行产生,因此完全没有必要再补充它们。对于饮食正常、身体健康的人,补充复合维生素绝对是在浪费钱。而左旋肉碱并不是必需的营养物质,且本质上并不对人体有多少益处,即使用于减肥也并不一定有多少作用,相反还可能有很多坏处,因此还是不吃为好。
当然,我们不能把责任归咎为肠道微生物,因为我们不吃保健品对身体不会有太大影响,但如果失去了肠道微生物可能就活不了了。保健品不是药物,其作用机理尚不清楚,搞不好以为吃了营养品,实则“毒药”下肚,害了自己。花钱买药,不如花钱吃好!
建议大家丰富自己的饮食,形成良好的饮食和生活习惯,食物多样化,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远离红肉,最重要的是不盲目地服用各种保健品。与此同时,善待我们的肠道微生物,除了照顾自己的味蕾,给自己美味外,还要适当考虑也给这些与我们共生的微生物小家伙们吃点好的(如某些多糖和低聚糖等)。
(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
《中国科学报》 (2015-01-21 第8版 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