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昵图网
■本报见习记者 袁一雪
在北京市西南五环外,距离闻名遐迩的798艺术区不远处,座落着一座庞大的“异形”建筑物。称其为“异形”,实则因为其外形不像普通建筑物那般方方正正。
这座充满了艺术特色、又不失恢宏气势的建筑物就是中国电影博物馆。在主体建筑的前方,巨大的银幕与广场上一道断续的斜墙构成了形如“打板”的平面组合。博物馆整体建筑采用黑色作为基调,并配以黑白两色,整体看起来犹如一只暗盒,并使用镂空图案的金属板作为外层装饰,为这座光影的殿堂蒙上了神秘的面纱。
怀着敬畏之心走进电影世界的殿堂,观众可以看到在统一、中性的黑色背景上,四个立面根据建筑的内部公共空间位置分别开辟一片大型彩色玻璃面。红、绿、蓝、黄分别代表的展览、博览、影院、综合服务四个功能区域流露出多彩的个性。博物馆业务委员会主任钟嘉禄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建筑的内部和外部都采用了星状设计,它象征着我们的电影百年历史群星璀璨。”
为了将百年电影史淋漓尽致地体现出来,博物馆开设了21个展厅“讲故事”,其中中国电影百年历史展览和博览各10个展厅。在序厅中,高高耸立着胶片型的展板,展示了自1905年中国人拍摄自己的第一部影片以来,中国电影历史上的25项第一;自1938年在延安诞生了第一部人民电影以来,人民电影事业的8项第一;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以来,新中国电影的7项第一。这40项“第一”记载着中国电影人走过的百年历程,铸就了中国电影的世纪辉煌。
沿着参观提示,观众踏入第一展厅的一刹那,恍如乘坐时光穿梭机,看尽历史中与电影相关的一切发明。公元前140年左右,中国就出现了一种叫“灯影戏”的装置,后被人称为“皮影戏”。接下来,观众可以直接“飞”到国外,看到1825年,由英国人帕里斯博士发明的“幻盘”,将小鸟和鸟笼画在不同的平面,却通过旋转让它们在一起,让人产生鸟在笼中的感觉。
此后的1832年,比利时教授约瑟夫·普拉图发明了诡盘;1834年,英国人威廉姆·乔治·霍纳发明了戴达镜,又称走马盘;1879年,法国人埃米尔·雷诺发明了活动视镜影戏机;1888年,还是这个雷诺发明了光学影戏机。
1895年,法国电影发明家奥古斯特·卢米埃尔和路易斯·卢米埃尔兄弟发明了电影摄影机,并于12月28日在巴黎放映了世界上公开售票的第一场电影。这一天也成为世界公认电影日。博物馆复原了世界第一场电影放映厅的局部,世界第一场电影放映厅的局部复原场景,让观众身临其境地感受当时的情景。
看罢世界电影的起源,转而来到第二展厅,这里介绍的正是中国电影的发展起源。1905年秋,民族实业家任庆泰与京剧艺术大师谭鑫培合作,摄制了京剧电影《定军山》的片段,并在北京前门外大栅栏的大观楼影戏院放映。这是中国人自己摄制的第一部电影。这个展厅中还有几件价值不菲的“宝贝”。首先,是一架上世纪20年代德国产35毫米手摇无声电影放映机,见证了电影早期的发展。另几件,则都摆在创立了中国电影现实主义主流传统的郑正秋的“书房”,书桌、书橱、卡片柜、文件柜以及书桌上的文房四宝,都是郑正秋先生当年使用的,中国第一部故事片《难夫难妻》的剧本就是在这间书房里创作的。这间书房里的全部用品,是郑正秋先生的亲属捐赠给中国电影博物馆的。
在之后的第三展厅到第五展厅,讲述了中国电影如何经历了革命时期,在新中国创造了哪些成就,直到改革开放后,中国电影又出现了哪些改变。结束了一场电影传奇之旅,不妨再感受一下现代电影的魅力。这里还为电影爱好者们准备了电影的“饕餮大餐”。
1座IMAX巨幕影厅、1座数字影厅和3座35毫米影厅,可放映巨幕(3D)立体电影等,除了最新的电影热片,观众们还可以从中选择自己喜欢的旧日佳作,重温当年电影带来的感动。
《中国科学报》 (2014-09-26 第15版 纵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