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家发现一种小分子可抑制乳腺癌
日前,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生命学院教授柳素玲在肿瘤干细胞研究中取得新突破,发现一种叫作microRNA100(miR-100)的核糖核酸小分子可以抑制乳腺肿瘤干细胞的更新和增殖,从而扼制乳腺癌的生长和迁移。相关成果以长文形式在线发表于《癌症研究》杂志。
该研究证明了miR-100在调控乳腺肿瘤干细胞的自我更新和分化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为针对乳腺肿瘤的干细胞治疗提供了新的靶点。
研究揭示受精卵DNA去甲基化重要机制
近日,中科院上海生科院生化与细胞所一项最新研究发现,小鼠早期胚胎中母源和父源基因组在单细胞的受精卵阶段,均会发生大规模的DNA主动和被动去甲基化,DNA双加氧酶Tet3介导了主动去甲基化的发生,而糖苷酶TDG并不参与该过程。相关研究成果在线发表于学术期刊《细胞—干细胞》。
中科院研制出源自糖精的氟烷基化试剂
近日,中科院上海有机化学所沈其龙课题组在一项研究中,研制出一个简单易得、高反应活性的亲电三氟甲硫基化试剂。该试剂以商品化的糖精作为原料,两步反应即可高效制备,而且该试剂对空气和水稳定。相关研究成果引起美国化学会《化学与工程新闻》周刊关注,并以《源自糖精的新型氟烷基化试剂》为题进行专题报道。
首个水稻抗条纹叶枯病基因被克隆
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研究员万建民团队成功克隆了第一个水稻抗条纹叶枯病基因STV11,并阐述了该基因的功能。该研究为通过分子手段培育抗病虫水稻品种提供了有效的基因资源,为水稻抗稻飞虱及其传播病毒病机制的阐明奠定了基础,相关研究近日在线发表于《自然—通讯》。
科学家用全新方法
发现大量环形RNA分子
近日,《细胞》杂志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家关于环形RNA研究的最新进展。该研究由中科院上海生科院计算生物学伙伴研究所杨力课题组和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陈玲玲课题组完成,他们建立了一种全新的实验和计算方法,并利用它发现了体内大量存在的环形RNA分子。
该研究以全新的理论视角揭示了基因表达在转录/转录后水平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天文学家破解困扰20多年的类星体难题
两位华裔科学家通过引入两个参量绘制出反映类星体观测性质的“主序图”,很好地揭示了类星体中心的黑洞是如何吞噬物质、如何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的,为人类认识类星体和黑洞提供了新的途径。通过该图,可看出爱丁顿比和黑洞吸积盘的倾角如何造成类星体观测性质的多样性。相关成果日前发表于《自然》杂志。
(张晴丹整理)
《中国科学报》 (2014-09-26 第3版 一周国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