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闫洁 安芷 倪思洁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14-9-26
选择字号:
一周三思

 

强制献血是一种懒政行为

自10月1日起,陕西省宝鸡市将实施新修订的《无偿献血管理办法》,其中规定市民在领驾照、结婚证、大学录取通知书前应无偿献血。宝鸡市中心血站副站长李拴林解释称,该项规定的出台是为了让这些献血人群建立社会责任感,同时也考虑到用血保障。尽管如此,宝鸡市的这一做法还是受到网友广泛质疑。

不可否认,近年来我国很多地方相继出现“血荒”,相关部门也是绞尽脑汁寻找各种应对之策。令人遗憾的是,很少有地方真正从导致“血荒”的制度性因素上寻求突破口,反而出台了各种堪称奇葩的规定。除了宝鸡市强制献血,很多地区都将献血与升学、评奖评优等挂钩。

虽然上述种种做法的出发点或许是好的,但这种饮鸩止渴的方式实在是不可取。首先,我国《献血法》明确规定,献血是一种无偿和自愿行为。任何规定都不能违背这一原则,不论以何种理由和借口。其次,强制献血或者献血加分都是一种懒政行为,只能在短时间内收到成效,但无法从根本上解决“血荒”问题。

因此,相关部门更应该做的是反思为何近年来各地屡现“血荒”。寻根溯源,方能标本兼治。义务献血曾经是一种至高无上的光荣,但如今公众无偿献血的热情已逐渐退去。原因何在?恐怕还是社会对“无偿献血”的信任程度不够。一方面,公众无偿献血后,若遇到紧急情况需要输血时却变成了有偿。曾经广为宣传的“免费用血”成了幻影,这在很大程度上打击了公众献血的积极性。另一方面,近年来不断曝出的“红会卖血获利”新闻,极大地损害了红会和各级血液中心的公信力。无偿献血被他人用来牟利,公众自然不会买账。

从这个角度来说,靠逼迫公众就范或者拿利益做诱饵让公众献血,只会适得其反,更加激起公众的反感和抵触。与其这样,相关部门还不如多从自身找原因,想想如何重建公信力,增加透明度,从而真正调动起公众无偿献血的热情。(闫洁)

地质公园科普水平仍不乐观

9月24日,我国世界地质公园的评估入选情况喜讯连连。在第六届世界地质公园大会上,此前被“黄牌”警告的庐山、张家界、五大连池皆通过2014年世界地质公园的评估,将继续保留世界地质公园资格。青海昆仑山、大理苍山也成为世界地质公园的新成员。

早在2013年初,我国三大世界地质公园——湖南张家界、江西庐山和黑龙江五大连池,因科普工作做得不足,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亮了“黄牌”。被亮“黄牌”后,这三个景区世界地质公园身份的有效期由正常的4年缩短为2年,并将接受世界地质公园网络评估局的再次全面评估检查。如果公园未能取得卓有成效的进步,则会从世界地质公园网络中被除名。

如今,悬着的心暂时放了下来。这是几家地质公园努力的结果,例如,近两年来,张家界世界地质公园针对“黄牌”警告,严格落实整改意见,累计投入2亿元资金用于地质遗迹保护工作,在景区管理、基础设施建设、地质遗迹保护等方面取得了进展。

不过,尽管在这次大会上,中国在世界地质公园的名录中占了1/3的位置,但并不意味着我国地质公园在科普工作方面已经做得很好。

首先,对于已列入世界地质公园名录的景区来说,尽管目前达到了教科文组织规定的标准,却不能一劳永逸。未来,在继续保持这些标准合格的同时,地质公园还要密切与地质科研领域的合作互动。随着地质学科的发展,及时、适当地更新科普信息。而且,由于世界地质公园的称号很可能为公园带来更大的游客量,因此也会带来新问题,应对新的发展形势,保证科普的质量和效果仍是关键。

其次,对于不在世界地质公园名录的景区而言,不少石林、溶洞、森林公园等景区的科普状况很不乐观。用神话故事解释地质现象的导游比比皆是,缺少或干脆没有科普指示牌的景区也不在少数,景区都成了“度假胜地”“消费胜地”,而非“科普胜地”。

因此,对于国内的地质公园而言,“革命远未成功”。只有本着科普目的,明确自身定位,目光放得更长远,国内地质公园的质量才有可能整体得以提升。(安芷)

北医遭“弃读” 双方均有责

最近,北京大学医学部因被学生“抛弃”而陷入舆论漩涡。两名安徽省萧县实验中学学生,被北大医学部护理学专业录取,但他们选择了“弃读”并决定复读一年。他们作出这一决定的理由让人啼笑皆非:“感觉医学院不是真北大。”

那么,北大医学院究竟是不是“真北大”?

北大医学部网站的学部介绍里只字未提其与北大的关系,仅在其学部“历史沿革”的结尾,写着“2000年4月3日,北京医科大学与北京大学正式合并,组建新的北京大学”。

不仅如此,在《安徽省2014年普通高校招生第一批本科院校投档分数及名次(理工)》中,北京大学和北大医学部是两个院校代号,而且二者的投档最低线也存在差异。

这种宣传和招生方式的确有些奇怪,难怪会有传言称北大医学部不是“真北大”。而且,两个已经合并14年的学校仍然如此“貌合神离”,不仅让人感慨:这样的合并到底有多大意义?又有多大成效?当初促进这一“强强合并”的教育部门应该深思。

我们再回到弃读事件本身,笔者认为,这一事件除了暴露出中国高校合并遗留的问题和招生工作的粗放,也反映出来自中国考生的一些毛病,因为类似的事件并不仅仅发生在这两名“弃读”学生身上。

其实,随着互联网的发达、信息获取的便利、交流方式的丰富,理论上讲,学生有充足的手段来了解自己想去的学校。而且慎重填报高考志愿,也是对自己负责的行为。

此外,报志愿在前,录取在后,学生填报志愿,相当于学生与高校之间达成了一种协议。对于报考学生而言,“志愿”意味着“有志向并情愿”。既是志向,又何惧流言蜚语?既是情愿,又何故草率变心?每年高考招生,弃读事件都时有发生,如此一来,协议契约遭到破坏,也难怪北大招生负责人表示:“这有可能影响北大医学部明年在安徽的招生计划。”尽管应试教育的体制正在逐渐发生变革,仍有不少学校在教会学生应试知识点时,忘记去培养学生的诚信意识。(倪思洁)

《中国科学报》 (2014-09-26 第3版 一周国内)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首张另一星系中的恒星照片出炉 《自然》(20241121出版)一周论文导读
清华这位院士搭建了一座室外地质博物园 科学家完整构建火星空间太阳高能粒子能谱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