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心屋”迎新现场
从2009年开始,在浙江大学的校园里,总有一群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回收、修理同学不用的废旧自行车,并在开学时将它们免费送给贫困学生。他们这样做的目的很简单,因为他们觉得——
■本报记者 陈彬
今年暑假,浙江大学大二学生宋常君在学校做了几天“油漆工”。
做“油漆工”当然不是身为学生的宋常君的“本行”,但她却乐在其中。她油漆的对象是几百辆废旧自行车。不久后,这些被油漆一新的自行车便会迎来它们的新主人——刚刚进入大学校门的贫困新生。
在这个暑假里,和宋常君一样“乐在其中”的还有很多学生,他们同属于一个叫“爱心屋”的社团。几年来,这个社团的学生一直在用这样的方式,为贫困生奉献着自己的一份爱心。
一举两得的好办法
说起这个“公益自行车”项目,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宿管中心主任陈思思打开了话匣子。
“这个项目是从2009年开始的,”陈思思说,由于浙江大学实行的是大类招生,学生需要到入学第二年才确认自己的专业,每次专业确认后都伴随着学生跨校区的搬迁,从而有一大批自行车被丢弃;学生毕业离校后,也经常把旧自行车遗留在车库中。每年,学校在废旧自行车处理问题上都会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我们想,能不能把它们利用起来,变废为宝呢?”
他们的愿望不久后就成为了现实。
2009年,浙江大学学生公寓管理委员会的学生自发成立了公益组织“爱心屋”,希望以此为平台做一些服务同学的事情。成立当年,“回收废旧自行车”就被“爱心屋”首先列入议事日程,而这些回收上来的自行车的去处也很快就确定了——免费送给贫困生。
“我们所在的紫金港校区面积非常大,自行车几乎是每个学生的必备品,一辆自行车几百元钱的花费也许对普通学生不算什么,但对于贫困生却是一笔不小的开支。免费送给他们,既减轻了贫困生的负担,又能变废为宝,可谓一举两得。”陈思思说。
于是,每年国庆假期后,“爱心屋”的学生就会到每个宿舍楼,在宿管人员的帮助下,收集学生不用的自行车,下学期开学之初,这样的回收工作又会开始。“我们每年都会组织3~4次回收工作。”宋常君说,“当然,我们回收的自行车一定是别人不要的废弃车辆。平时,宿管阿姨会帮我们留意,并对可能是废旧车辆的自行车进行公示,一定时间内无人认领,就会归我们回收了。”
一同工作的好伙伴
对于回收上来的自行车,学生们会找来专门的维修人员,对那些有问题的车辆进行修理。修理完的自行车则需要被集中起来,重新刷漆。而这就要学生们自己动手了。今年暑假,包括宋常君在内的六七名学生就承担了给300多辆自行车刷漆的工作。
事实上,从去年新一轮收集自行车工作开始,宋常君就一直在为“公益自行车”项目忙碌。现在回想起来,至今让她“记忆犹新”的依然是这一段的刷漆时光。
“我们在公寓楼里找了一个比较空的车库,把所有自行车都放进去,杭州七八月的天气还很闷热,车库里不但没有空调,光线还比较昏暗。我们刷完漆之后,还要把车一辆辆拉出去晒。”宋常君说,更让她觉得不舒服的是油漆的味道还很大,“挺刺激的”。
但就是在这样的环境里,这六七个小伙伴每天从早到晚忙碌,竟然在一周左右的时间里,就令300多辆自行车“旧貌换新颜”。“虽然累点,现在想想,挺有成就感的。”宋常君说。
也许是男女生性格不同的原因,刷漆这份“很有成就感”的工作,在一些男生眼中,更多地却是一份乐趣。
黄祖奔今年上大三,这已经是他第二次参加公益自行车项目了,也是第二次为自行车刷漆,因此对于刷漆的规则、流程,他更清楚。“我觉得这挺好玩的,一群人为了一个目标,齐心协力、不求回报做一件事,这种感觉其实挺不错的。”
至于味道问题,黄祖奔说得很潇洒:“穿着工作服,戴着口罩呐。”
一起收获的好心情
虽然刷漆能给宋常君带来一份满足感,但这并不是她最能收获这份情感的时候,因为那时还是暑假,手中的自行车还没有找到它们的新主人。
在今年的招生录取工作中,浙江大学增加了贫困生计划录取数量,新生中贫困生比例也大幅度增加,这直接导致了公益自行车计划的自行车供应量从往年的100多辆增加到接近400辆。
“我们学校为贫困生入学开辟了‘绿色通道’,而我们的自行车发放点是在这条通道的最后。很多贫困生之前并不知道还可以免费获得自行车,所以当他们从我们口中得知这一喜讯,并从我们手中亲手领到自行车后,那份惊喜是溢于言表的,这既给了我们莫大的满足感,也让我们觉得帮助人是件挺幸福的事情。”宋常君说。
对此,陈思思在采访中表示,这样一项活动除了能够回收资源、变废为宝、解决贫困生困难之外,对于参与活动的学生本身,也起到了锻炼管理、组织交流能力,培养学生的公益心、公德心的作用。“我们只给他们搭建一个框架,具体的操作全部由学生自己组织安排,这既让学生们接触了社会,也让他们的内心得到了熏陶。”
当然,“宋常君们”在收获满足感之余,也需要感谢一下他们身边觉得刷漆“很好玩”的“黄祖奔们”的帮助。因为要把几百辆自行车在两天新生报到的时间里,分两批运送过来,这些男生付出了更多的辛苦。“女生一般是直接骑一辆自行车过去,但我们要找一辆三轮车,把自行车装车运过去,很累的。”黄祖奔笑着说。
不过,他依然很享受这份辛苦。“一个部门里,很多志同道合的同学、朋友,大家彼此了解,彼此信任,而且还能给别人提供帮助,这种感觉特别好,心情也特别好。”黄祖奔说。
两天的时间一晃就过去了,自行车被送出去了,用来运自行车的三轮车也空了。于是,“黄祖奔们”又拉上“宋常君们”,在一路的欢笑声中离开。明年,他们还会在一路欢笑中回来。
《中国科学报》 (2014-09-11 第8版 校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