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韩琨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14-9-11
选择字号:
当体质与标准挂钩

 

■本报记者 韩琨

金秋九月,又一批大学新生满怀着憧憬走入大学校园,开始他们人生中最重要的大学时光。然而,他们中的很多人还不知道,所谓“史上最严”的一份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正等待着他们。

近日,教育部发布《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2014年修订)》(以下简称《标准》),从小学一年级到大学四年级的所有学生,都被纳入考查范围。这份官方发布的文件对不同阶段的学生详尽地列出了各种考查项目,于今年9月起实行,同时称“测试的成绩达不到50分者按结业或肄业处理”。

“史上最严”

已经是上海某高校研究生的小陈并不属于这份文件的涉及对象,即将毕业的他可以说与此事毫无关系,但他却对此颇为赞同。在他看来,这份被网友们称为“史上最严”的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实际上并不特别严苛,“督促大家多运动运动,没什么不好的”。

翻开这份《标准》,主管部门的规定可谓详尽。所有学生的考查指标中都包括“体重指数(BMI)”和肺活量。BMI是用体重公斤数除以身高米数平方得出的数字,是目前国际上常用的衡量人体胖瘦程度以及是否健康的一个标准。而事实上,这个概念只有比较关注健康的人,或者注意体型的爱美女生才会有所耳闻,大众对此知道得并不多。

“我就是因为想减肥,在网上搜索各种指南才知道BMI的。”安徽某高校大三女生李青笑道。她觉得,教育部这份《标准》应该挺科学的,“与国际接轨”。

根据《标准》,大学生需要测试的项目包括50米跑、坐位体前屈、立定跳远、引体向上(男)/仰卧起坐(女)、1000米跑(男)/800米跑(女)五项,各项占一定比例分值。乍一看《标准》所附的表格,考查项目繁多,分值标准详尽,似乎特别麻烦,而事实上这些项目对大学生们而言并不陌生。

“老实说,这些内容都是以前中学时测过的,但是到了大学,尤其是体育课学分修完后,没有任何压力,大家纷纷松懈下来,体质变差了,才会觉得很严格。”李青说。

李青告诉《中国科学报》记者,她还与同学进行了讨论,按照《规定》不能毕业的情况是总分低于50分,事实上总共考查这么多项,只能是每一项都很差才会无法毕业。“我们都认为,这种情况一般不会发生。”她总结道。

不甚乐观

事实上,早在2013年5月,教育部已经就《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教育部也早就意识到了当前大学生体质健康状况不理想,高校体育工作需要进一步提高的情况,遂印发了《高等学校体育工作基本标准》,以指导高校开展体育工作。

在征求意见时,21世纪教育学院副院长熊丙奇曾对《标准》的执行程度表达了不甚客观的态度。他说:“看《标准》本身,就可知道这根本不可能得到多大程度的执行。”

这包括两点原因。首先,按照《普通高等学校体育工作基本标准》的要求,“毕业年级学生测试成绩及格率须达95%以上”。熊丙奇认为,这一要求与“未达50分者按肄业或结业处理”产生了一定冲突。

其次,《标准》规定,学生因病或残疾可向学校提交暂缓或免予执行《标准》的申请,经医疗单位证明、体育教学部门核准,可暂缓或免予执行《标准》。这一政策当然有一定的情理基础——不能强行要求身体情况特殊确实达不到标准的学生一并接受体测。然而,这在熊丙奇看来,是“给测试成绩差者留下了光明的尾巴”。“这一条款虽然可以理解,但更多时候会被利用。”他说。

高校的体育课本身就是必修课,必修本身就是重视的体现。根据教育部网站对《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以及《高等学校体育工作基本标准》等相关文件的阐释,制订这些标准是在“从总体上看,大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下降趋势还没有从根本上得到扭转”这一大背景下,继续强调高校体育工作的意义。而这种表态,在熊丙奇看来,也只是表态而已,且这种表态已经太多了。他坦率地表示:“我不认为《标准》能给大学体育教学带来多大转变。”

重在习惯

在福建某高校体育教师何玮翔看来,除了按照课程要求完成各项任务外,高校体育教师最重要也最有意义的事情在于通过教学,潜移默化地培养出学生的运动习惯。

目前,大学里的体育课基本都安排为学生在大学一、二年级时的必修课,到了高年级,学生不再有强制性的运动要求。这对于一直有运动方面爱好的学生来说影响不大,但对于大多数学生而言,由于此前并未养成运动的习惯,他们会渐渐放松对自己体质方面的要求。

“学生有专业课的压力,也会参加一些社团组织或者到社会上实习,时间比较紧张,于是就会出现松懈锻炼的情况。”身为老师,何玮翔对学生表示理解。

但同时,何玮翔也告诉记者,高校还是在作一些尽可能提升学生对体育运动兴趣度的努力。体育课虽然是必修学分,但绝大部分高校都会让学生在完成基础内容之后的若干学期自由选课,也安排了种类繁多的运动项目供学生选择学习。他说:“学生选择了自己本身就感兴趣的内容,上课时自然会积极主动,注意力集中,学习效果也会更好。”但是,何玮翔同时强调,在体育课上,让学生学会技能并不是最重要的。

以何玮翔教授的篮球课为例,他最关心的不是学生掌握了多少篮球方面的运动技巧,比如投篮的成功率怎样、动作是否标准等,他希望的是一学期的课程结束,学生能够享受到篮球运动的乐趣,掌握一定的基础技能,以后也可以自觉主动地打打篮球、锻炼身体。

“我国大学生与日本、韩国等国的青少年相比,在体质方面的确存在一定差距。但是,增强体质并不是可以立竿见影的事情,我们要通过体育教育让学生享受到运动的乐趣,养成热爱运动的好习惯。”何玮翔说。

《中国科学报》 (2014-09-11 第6版 动态)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科学家开发纳米孔糖测序新策略 即将发射!SpaceX猎鹰火箭的竞争者上线
看这座国家太空实验室有多不一般 拥抱不确定性,把脉太空碎片演化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