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一雪摄
■本报见习记者 袁一雪
在风景秀丽、环境宜人的北京市顺义区汉石桥湿地公园,座落着一座容纳百年电话沧桑的博物馆——百年世界老电话博物馆。这座于今年8月1日才开放的博物馆,尚鲜为人所知。不过在它朴素的外表下,有着丰富的内涵——百年电话史,一定有你似曾相识的记忆。
藏品最全的私人电话博物馆
百年世界老电话博物馆(以下简称电话博物馆)是座私人博物馆,从藏品收集、展出到博物馆运行,全由个人承担。车志红是这个博物馆的馆长,不过他的另一个身份是北京爱拓电讯设备有限公司负责人。与普通商人不同,车志红不仅对生意感兴趣,更愿意追究其背后的历史。
“我本身是国际某些电话品牌的全国总代理,每代理一个牌子,我都愿意将这个电话品牌的来龙去脉搞清楚。”车志红告诉《中国科学报》记者。溯本求源的过程中,车志红有意无意地收集了不少老电话,以及与电话有关的衍生品。
“这些藏品看起来是世界各国的品牌,其实大部分都是从全国各地收集的。”车志红进一步解释说,“这与我国曾被外敌侵略的历史密不可分”。
一百多年前,欧美、日本等列强进入我国烧杀抢掠,同时也在一些地区进行战备建设。“早期先进技术主要用于军事,比如雷达,火车运输等,后来才渐渐转为民用。”车志红说。侵略我国期间,外国列强纷纷将本国先进的通讯技术引用到中国的战场上,其中包括了彼时刚问世不久的电话。
在电话博物馆中,早期的磁石电话不止一台,这种利用切割磁力线达到通话目的的电话,竟然还有当年美军在渣滓洞使用过的。“这些日本技术的电话机是我从东北地区找到的,在四川那边美国制造的老电话比较多,而在广州、香港那边就能看到爱立信等品牌。”车志红说,“现在我收集的关于电话的展品有上万件,只是碍于展厅面积限制,无法全部展示”。
电话产品我最全
老电话、电话号簿、电信公司的纪念品、公用电话挂牌、电信工作人员徽章……这些都囊括在电话博物馆中展示目录中。当然,其中有些历史物件,如果没人介绍,恐怕真看得是一头雾水。
比如这个小小的拨号器。“以前电话是非常稀少的,从事电话行业人员的地位不亚于现在从事航天工业的人。毕竟那时全世界才只有四个国家能生产电话。”车志红说,“所以,那时打电话也是非常讲究的,人们不会用手去拨号,而是会使用随身携带的拨号器,把它放在拨号盘中拨号”。
跟随着车志红的脚步,从最开始贝尔进行磁力线切割实验的模型,到上世纪初的老电话,再到现代具有设计感的装饰类电话,都能在这里找到实物。整个博物馆的内墙上,是配合展品进行的历史介绍。电话起源的历史自然少不了对亚历山大·贝尔的介绍,展板介绍了贝尔如何从英国移民至加拿大,又将发明拿到了美国,然后从美国电话开始讲起,详述了加拿大、欧洲列国、日本等地的电话发展史。
“这些收藏是我从上世纪80年代末就开始着手进行的,到现在已经20多年了。”车志红说,“其实每类展品拿出来都能成为单独的展览。比如与电话有关的明信片、号码簿等等”。
因为车志红的展品齐全,不少公立电信类博物馆成立时都或多或少地从他那儿得到了不少展品。“当年青岛电信博物馆建立的时候,我给了他们一些,后来中国联通的展厅、哈尔滨设立的展厅都与我联系过。”车志红谈及此颇为骄傲,“全世界几乎没有像我们这样电话藏品如此齐全的博物馆了”。
传播文化大过盈利
在汉石桥湿地的电话博物馆是车志红为他的老电话安的第二个家。2006年,车志红成立电话博物馆之初,将其安置在国家体育场附近的新奥工美大厦。因为租金、场地等条件限制,老电话的第一个家并不宽敞。但是,车志红依然精心布置,并面对公众免费开放。
“国家体育场附近的客流量基本还是以外地游客为主,他们的时间比较紧张,有时来到博物馆参观也是走马观花。”车志红说。虽然有一定客流量,但是车志红并不满足——他精心选择的展品却得不到人们的欣赏。于是,他开始考虑如何才能让更多人了解电话。
“现在很多人都选择在郊区度过周末,汉石桥湿地就是不少居住在城里的居民出行的目的地之一。”车志红说。他找到湿地公园办事处,与那里的负责人一拍即合,诞生了现在占地300多平方米的展厅。
“我们在新奥工美大厦的展厅目前在装修,那里准备以电话系列展览为主,面对的人群主要是电信、电话行业内部人士。”车志红表示,“而汉石桥湿地这个展厅,则将面对公众。来到汉石桥湿地的人往往都有时间仔细参观,有些人甚至会逗留一两个小时”。当然,展馆还是免费开放的。下一步,车志红准备通过其他营销手段吸引更多对电话感兴趣的人来此参观,“让公众从中得到乐趣,比获取利益更重要”。
《中国科学报》 (2014-09-05 第15版 纵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