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甘晓 张雅琪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14-9-5
选择字号:
十年:找一处仰望星空的地方

 

■本报记者 甘晓 实习生 张雅琪

阿里地处西藏西部,平均海拔4500米以上,有“世界屋脊的屋脊”之称。对于中国天文学家而言,阿里的意义并不只是它美丽的自然景色,更在于它优秀的天文资源。

在阿里地区狮泉河镇南30公里的山脊头部,几座白色的圆顶建筑物格外引人注目。海拔高、云量少、水汽低、透明度高、视宁度条件好……这正是天文学家梦寐以求的观测站。

为了寻找并建设夜间光学天文观测的绝佳地点,中科院国家天文台于2003年成立“西部选址组”,旨在科学地发现和有效地利用优质天文台址,并安置我国未来大型地面光学红外和亚毫米观测设备,使我国跻身世界天文与空间强国之列。

自此,科学家们开展了长达十多年的艰苦工作。

据中科院国家天文台西部战略选址项目组首席研究员姚永强介绍,现代化的专业天文台址,需要具备优良的视宁度和大气透明度、较小且稳定的风速、合适的日照数、足够的海拔高度等。

科学层面的要求,注定了天文台选址的艰难。十年来,科学家们按照国际惯例,对我国西部近百个候选点逐步进行了四个阶段的筛选,最终选出新疆帕米尔高原卡拉苏、西藏阿里物玛和狮泉河监测点。

同时,野外生活上的艰难也让科学家们刻骨铭心。卡拉苏建站时,五六名科研人员亲自上去做苦力。“给养都上不去,吃喝都要自己带。”国家天文台喀什基地原主任王金良回忆说,“值守期间,一天只有一杯水可以用来洗脸。”

姚永强的责任心感染了整个团队。他不仅每个站点都亲自考察、动手建设,而且操心路途安全。为了让同事在后排休息,并帮助司机消除疲劳,他成了整个队伍中雷打不动的“副驾驶”。

最终,由于卡拉苏监测点云量稍大,物玛监测点交通不便、补给不足,阿里狮泉河监测点成为“优胜者”。

阿里地处全球望远镜分布的空乏区,具备天文与空间观测的地理优势。其高晴日数、高透明度和低水汽条件,对于高能、紫外、红外、亚毫米波观测和太阳观测都具有绝对优势,适宜建立全波段观测基地。此外,建成后的阿里天文台将成为北半球首个海拔5000米以上的天文台,可协同其他国际天文台对特定天体目标进行全天不间断的追踪观测。

国际天文学联合会主席海部宣男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表示,一旦阿里天文台建成,将是亚洲最佳世界级天文台,成为推动亚洲天文学界合作的极好平台。

今年6月,国家天文台与西藏阿里地区签署合作协议,确定了阿里监测站的成立。整个阿里天文台建设预计将持续10年时间,包括中国、日本、韩国在内的国际天文学界将共同出资支持阿里天文台的建设。业内专家认为,阿里天文台也将成为天文学界国际合作的典型案例。

在姚永强看来,中国西部天文选址的工作远未结束,“选址是为建设中国新一代望远镜设备的前瞻性研究,直接关系到国家重大天文设备的投入决策和长远的发展战略”。

姚永强和同事们仍然在漫漫“选址路”上,一步一个脚印地行进。

(详细报道见第4版)

《中国科学报》 (2014-09-05 第1版 要闻)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自然》(20241121出版)一周论文导读 清华这位院士搭建了一座室外地质博物园
科学家完整构建火星空间太阳高能粒子能谱 “糖刹车”基因破除番茄产量与品质悖论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