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张文静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14-7-4
选择字号:
潘涛谈《彩图学生知识百科》:
读百科全书应成一种传统

 

■本报见习记者 张文静

潘涛 金城出版社总编辑,译著有《相跃》《从摆钟到混沌》《上帝掷骰子吗?》《自然之数》和《湍鉴》等,策划主持“哲人石丛书”“普林斯顿科学文库”“技术史”“竺可桢全集”“八面风文丛”“辞海译丛”等出版项目,获首届科学文化出版人奖。

在西方,父母和孩子围坐在壁炉旁读百科全书是一种传统。但在当下中国,这种全家一人一起读书的情景似乎并不常见。在与书打了多年交道的潘涛看来,父母引导孩子读书是家庭教育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而一本优秀的百科全书不失为一个好帮手、好朋友,潘涛最近经常拿在手中的《彩图学生知识百科》就是这样的一本书。

提供一个完备的知识体系

这本《彩图学生知识百科》的英文原著THE KNOWLEDGE BOOK由美国国家地理学会出品,它最大的特点是不但涉及自然科学的知识,而且包含很多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后者所占的比例甚至更大。全书分为蓝色行星、发明和发现、社会生活、精神和灵魂、艺术以及现代生活六大部分,几乎涵盖了人类全部的知识体系。

“这本书做科普的理念是全面的大科普概念,不把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分开,而且人文科学的分量反而更重,这是西方的知识传统。”潘涛介绍道,“所以,这本书的英文原名副标题才敢叫作Everything you need to know to get by in the 21st century,翻译过来就是《21世纪你应知应会的一切》。当然,这里的‘一切’指的是知识的精华部分。”

“这本书自社会、政治和法律开始讲起,从人类社会和国家的起源,一直讲到音乐、文学、美术和建筑等,涉及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潘涛说,“同时,在讲述知识的过程中,这本书也具有世界的眼光。比如,在介绍文学时,不仅会讲述古希腊的荷马、英国的莎士比亚、德国的歌德、法国的巴尔扎克,还会介绍中国的孔子和鲁迅、印度的泰戈尔等,乃至日本、阿拉伯的文学,将不同国家的文明都放在世界文明中同等的地位来描述。”

虽然是一本厚重的百科全书,但《彩图学生知识百科》一书在内容和风格上却一点都不刻板,而是非常通俗、幽默。比如,在书中,编者就把宇宙比作“人类生存的舞台”,把视觉艺术称为“人类的镜子”,认为政治和法律的存在是为了“制定规则,然后推广、执行”,动听的音乐是“人类精神的避难所”等。这些准确而又不失幽默的表达方式更易于孩子理解和接受。

“从手指落下的位置开始阅读”

在潘涛看来,这本书名字虽然叫作《彩图学生知识百科》,但其实是一本适合全家人一起读的亲子读物。“当前,对于父母和孩子一起阅读百科全书的传统我们还是比较欠缺的。可是如果父母自己都不爱读书,还怎么能要求孩子去认真读书呢?”潘涛反问道。

虽然“知识百科”也可以作为一本工具书,但潘涛却认为不能把它当成字典来读,“知识百科”不是应试工具,不要指望它能立刻解决所有的问题,知识百科更重要的作用是引发孩子对于知识的渴求和好奇心。

正如该书的序言作者戴维·沃利金斯基所说的那样:“有时我随手翻开一卷,用手指随便点一页,接着就从手指落下的位置开始阅读。”潘涛认为,读百科全书正需要这种“慢慢来”的精神和状态,而不是出于浮躁功利的目的。“对于爱读书的人来说,《知识百科》是非常好看的,因为里面包含了多个学科和领域的知识,还配有2000多幅精美的图片。”

该书还有一个编排设计让潘涛赞不绝口,那就是在大部分书页下面,都有几个小字,写着读者可以另行参阅的页数和内容,以便知识的互相参照。“比如,在讲到能源政策的时候,它会让你回过头来再去看看自然资源和可替代能源的内容,而当讲到意大利之外的文艺复兴时,又提示你回顾一下巴洛克艺术风格的知识。”潘涛说,“这有点像一个纸上的互联网,不断让你跳来跳去地看。相比于习惯了一个问题只有一个答案的我们来说,这是个不错的启示,让你首先阅读你喜爱的内容,然后通过延伸系统来阅读其他相关的知识。”

《中国科学报》 (2014-07-04 第18版 读书)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资讯 相关论文

图片资讯
科学家欲在脆弱冰川周围建屏障 科学家揭开天体高能电子产生之谜
研究阐述钙钛矿量子点最新进展 7月福利!科学网APP论文&基金最新活动
>>更多
 
一周资讯排行 一周资讯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