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温新红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14-7-4
选择字号:
地质公园科普离公众有多远

 

黄山世界地质公园     


 

武陵源世界地质公园

■本报记者 温新红

2013年1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给予国内三大著名景区同时也是世界地质公园的江西庐山、湖南张家界、黑龙江五大连池黄牌警告,督促三地在“向公众科普地球科学知识”等方面作出整改。

中国地质公园的建立有三项任务,向公众传播地球科学知识,促进公众科学素质的提高是其中一项。

地质公园如何传播科学知识也是有具体的要求和标准的,包括建立主碑、沙盘、地质博物馆,所有的景点景物都要有科学解说牌,石头柱子、峡谷、溶洞及其中的钟乳石等都要写一个深入浅出的科学解说牌,另外还要有科学导游图、科学导游指南、配讲解员等。

问题是,这些措施能持续下去并做到位吗?内容能否吸引游客?除了这些硬件,软件上又能跟上吗?

缺乏有科学内涵的引导

“国内的许多地质公园及其他旅游风景区,都有科学内涵太弱、科普工作做得差的问题,不但做得很不够,个别地方还含有不科学的内容。”记者问到目前地质公园的科普现状时,刘嘉麒直言道。

究其原因,刘嘉麒认为有几个方面因素,一是地质公园管理者的问题,本身缺乏科学素养,不知道如何进行科普;二是景区导游所讲的内容缺乏科学和文化内涵。

对于地质公园的博物馆,刘嘉麒也认为“缺乏特色,大同小异,就有一些标本”。

“其实每个景观都有很多科学内涵,地质公园的科学意义、地质遗迹的意义有很多值得讲的。”刘嘉麒说,一些与恐龙相关的地质公园做得相对好些,“可能大家都比较熟悉,导游能把恐龙化石的来龙去脉讲清楚”。

陈安泽也认为:“科学普及工作还远没有达到我们理想化标准。”而且,真正合格的、合乎要求的地质公园不多,像解说系统、博物馆、解说牌、导游图等,开始请专家做了一些规划还比较完善,过了几年就没人管了。“本来是不断提升的过程。这与公园的领导和管理层重视经济效益多过其他两方面有关。这需要一个过程。”

因此,从2009年起,地质公园评委会只授予国家地质公园资格,待按标准建成后,经国土资源部再次下文批准才能获得国家地质公园称号。陈安泽打了一个比方:“先考试入学,再修学分,然后毕业论文通过,才发毕业证书,否则一入学就发毕业证书,谁还会认真读书呢?”

理想的人才配备

刘嘉麒认为,人才缺乏是导致地质公园科普做得不好的主要因素。陈安泽也认为,人才缺乏是地质公园规范、发展的瓶颈,同时,面对势不可挡的地质公园的发展,他还看重地质公园人才的发展。

1985年4月,一个全国性的旅游地质研讨会在召开之前,改为旅游地学研讨会,一字之差,“让地理学的专家和地质学专家聚在一起了。”陈安泽说,也是在这次会上,中国旅游地学研究会成立。

理所当然地,旅游地学作为一门新学科由此开始了,“这是中国人创立的,是中国科学家的创新。”陈安泽告诉记者,在学科的创建中,地理学家和地质学家共同努力,创立了较为完整的旅游地学理论和指导旅游业发展、地质公园建设及风景区建设等一系列法规、标准、指南、办法等。

“现在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中,地学景观为主的景区占90%以上,国家地质公园的推出,更突出了旅游地学的作用。”陈安泽说,因为“地质公园的基本指导是旅游地学理论”。

人才问题也与旅游地学学科发展有关。陈安泽说地质公园的理想状态应该是,“世界地质公园配5~8人、国家地质公园配3~5位旅游地学专业人才,进入领导层或者成为管理人员”。

但是,我国的风景名胜的管理人员多数是乡村干部,“他们缺乏理论知识。而地质公园要有旅游地学人才,既懂旅游又懂地学”。陈安泽还说,现在高校里的旅游管理与旅游地学不能等同。可喜的是,今年下半年长安大学将首次招收旅游地学本科生。

《中国科学报》 (2014-07-04 第17版 文化周刊)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资讯 相关论文

图片资讯
科学家欲在脆弱冰川周围建屏障 科学家揭开天体高能电子产生之谜
研究阐述钙钛矿量子点最新进展 7月福利!科学网APP论文&基金最新活动
>>更多
 
一周资讯排行 一周资讯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