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庆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14-6-27
选择字号:
育种,不可能一鸣惊人

 

■本报记者 王庆

《中国科学报》:对于此次入选“中国种业十大功勋人物”,你作何感想?

程顺和:这是对我工作的一种肯定,当然感到很高兴。不过任何科学成就都是在前人的基础上攀登而成,不可能一蹴而就。我也尽量为后来者作些积累。

《中国科学报》:你觉得若想成为一名优秀的小麦育种家,应该具备哪些素质?

程顺和:首先要看你愿不愿意干这一行。我小时候接受的教育让我觉得,通过育种改良作物是个高尚的事,可以解决贫困人口的吃饭问题,为人类带来财富。

你不下田,就不会成为小麦育种家。如果你觉得在田里晒黑了,站累了,这个多苦啊,那就糟了。干我们这一行,重要的是要有感情,每每有个小的新发现你就会非常兴奋地抓住不放,探究到底,其他都抛之脑后。育种是渐渐积累不知不觉间取得的成果,不可能一鸣惊人,都是一步步非常具体的工作,需要静心、耐心和苦心。

《中国科学报》:你如何看待目前我国小麦育种研究和应用的现状?

程顺和:我注意到这次“中国种业十大功勋人物”有企业家入选。我觉得这非常好。从中央的文件可以看出,种业发展的两大主题分别是粮食安全和种业安全。

我国小麦种植面积全球第二、产量全球第一,但育种技术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差距。如果民族种业市场竞争力差,那么国外企业对我们的威胁很大。保障种业安全要以种子企业为主体,有好的政策推动育种人才、技术、资源依法向企业流动,我国民族企业的壮大和在国内外竞争力的提高,不能仅依靠国家经费扶持,国家要有促成现代企业制度建立的政策,让民族种业在市场竞争中,优胜劣汰中成长,构建商业化育种体系,这样才能加快推进现代化种业发展。

《中国科学报》:那么,育种方面的科学家应该在其中扮演怎样的角色?

程顺和:虽然我们的育种学家有经验,有成绩,但也面临不少问题。比如如何将分子育种、转基因、信息自动化等技术与传统方法相结合。虽然从总体来讲,我们国家还没达到世界先进水平,但也不要迷信国外,只要我们有好政策能有效地把各方面力量组织起来,就一定能赶超世界先进水平。

育种研究一定要理论和实际相结合,写论文很重要,但写文章千万不能作为目的、任务,而是为了解决经济发展中的关键问题。

《中国科学报》 (2014-06-27 第9版 人物周刊)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迄今最大猪笼草之一现身婆罗洲 地球多了个临时的迷你月球
卫星十二号进入预定轨道,将开展技术试验 科学家提出3D通道迷宫药物缓控释放机制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