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14-6-27
选择字号:
成果集装箱

 

科学家发现自身免疫病发生发展新机制

日前,中国工程院院士曹雪涛团队发现,Rhomboid蛋白家族成员Rhbdd3分子能选择性地抑制树突状细胞分泌炎性细胞因子而阻止自身免疫病发生发展,为自身免疫病提出了新型发病机制,也为其防治提出了新的潜在分子靶标。相关研究发表于6月19日出版的《自然—免疫学》杂志。

水稻衰老调控分子机制获揭示

近日,中国科学院遗传发育所植物基因组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储成才研究组的梁成真博士,通过对一早衰突变体ps1-D(prematurely senile1,“未老先衰”之意)的研究,在水稻中发现了ABA介导植物衰老信号通路的重要成分OsNAP,揭示了水稻衰老调控的分子机制。相关研究6月20日在线发表于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

业内专家认为,这一研究成果不仅在理论上加深了人们对ABA这一经典激素在介导植物衰老机制上的理解,也为水稻、特别是杂交稻乃至其他作物生产上存在的后期早衰问题的解决提供了可能途径。

新技术有望阻断线粒体遗传病

6月24日,复旦大学宣布,该校医学神经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沙红英、朱剑虹课题组,联合安徽医科大学曹云霞教授团队等,在探索遗传性线粒体疾病治疗研究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相关研究论文日前发表于《细胞》。

首块八英寸IGBT芯片在湘下线

6月20日,我国电力电子行业迎来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时刻。当天上午,在来自电力、交通等领域的多位院士专家见证下,中国南车宣布由其自主设计建造的国内首条、世界第二条8英寸IGBT专业芯片生产线在湖南株洲全面建成并即将投产;同时,一块编号为00001的IGBT芯片被中国科技馆永久收藏。这标志着我国大功率电力电子技术的研制和产业化取得重大突破,打破国外垄断,跻身世界一流行列。

除甲醛催化材料打破国际垄断

近日,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甘肃省污染物减排与环境控制工程实验室和精细石油化工中间体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工业催化课题组运用吸附与催化原理,成功研发出除甲醛催化材料。该材料可高效捕集室内空气中的甲醛,并完全转化为二氧化碳和水。据介绍,该材料的成功研发打破了我国此类材料基本依靠进口的局面。

科学家揭示免疫细胞“去向”调控机制

中科院上海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陈剑峰研究组在最新的一项研究中,揭示了决定免疫细胞去向的一种全新机制。6月19日,相关研究成果在线发表于《发育细胞》。业内专家认为,该项工作揭示一种全新的免疫细胞组织特异性迁移的调控机制,并提出了趋化因子转换整合素配体特异性的新概念。这一发现使得人为干预和控制免疫细胞在体内的去向成为可能,为自身免疫疾病甚至癌症的治疗提供一种全新的思路。

(选自《中国科学报》)

《中国科学报》 (2014-06-27 第3版 一周国内)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迄今最大猪笼草之一现身婆罗洲 地球多了个临时的迷你月球
卫星十二号进入预定轨道,将开展技术试验 科学家提出3D通道迷宫药物缓控释放机制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