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段融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14-6-27
选择字号:
国际话语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生物工程科学副教授

埃德·博伊登:

“只看大脑中的一个神经元活动是不能了解信息是如何被计算的,因此还需要知道其上面的神经元在做什么。而为了解既定神经元的活动意味着什么,必须能够看到下游的神经元在做什么。总之,如果想了解信息是如何从感觉集成到所有的动作,就必须看到整个大脑的活动情况。”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和奥地利维也纳大学的研究人员创建出一种揭示活体动物整个大脑神经活动的成像系统,并生成毫秒级的3D影像,可以帮助科学家了解神经元网络如何处理感觉信息并产生行为。该研究成果刊登在近日的《自然—方法学》上。

新方法可以帮助神经科学家了解更多有关大脑疾病的生物学基础。该研究团队的领导者之一、麻省理工学院生物工程和脑与认知科学副教授埃德·博伊登说:“我们真的不知道,对于任何脑部疾病,参与其中的确切细胞。在整个神经系统调查活动的能力可能有助于找出那些涉及脑部疾病的细胞或网络,引导出新的治疗思路。”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金融创新部门主任

查尔斯·安德森:

“多数绿色产业有着前期投入高、回报周期长等特点,很难得到短线金融资本的青睐,因此有必要鼓励诸如养老基金之类的资本进行长线投资。”

公共政策导向有误、财政投入不足、金融支持乏力——在近日于内罗毕举行的联合国环境大会上,来自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的专家列举了全球绿色经济当前普遍面临的三块短板。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于2008年发起“绿色经济倡议”,指出绿色经济模式能够创造巨大的经济、社会和环境收益。

但各国绿色经济发展仍面临若干难题。环境规划署经济贸易部门负责人史蒂文·斯通指出,不少国家的公共政策导向有误,比如,投向传统能源和传统工业的财政资金比重往往远超投到绿色产业的资金。

供职于环境规划署的英国金融专家尼克·罗宾斯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许多国家减少了对绿色产业的财政投入,这个时候,更需要各国加强协作。尤其是像美国这样的污染大国,应继续承诺向绿色经济转型。

环境规划署发布的报告称,只要拿出全球GDP的百分之二投入到关键产业,就能推动全球经济步入低碳节能的绿色轨道。

上述专家建议各国通过税收等手段,进一步提高非绿色产业的运营成本,发出鼓励“绿色投资”的信号。

同时,专家呼吁各国政府积极扶持“绿色银行”,撬动社会资金,帮助本国向绿色经济顺利转型。

日本国立环境研究所主任研究员角谷拓:

“日本植物的灭绝速度之快超出预想。研究人员认为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人类的开发行为。另外,盗掘珍稀植物的影响也很大。研究小组呼吁增加国立公园等保护区,并加大防止盗掘措施的力度。”

日本一项新研究预测说,如果日本的种子植物和孢子植物继续以目前的速度减少,那么100年后将有超过300种植物可能会灭绝。

研究人员发现,如果按照目前的速度持续减少,那么原本就稀少的花葱、生长在九州地区南部的一种虾脊兰和一种蹄盖蕨属植物等超过300种植物可能会在100年后灭绝。

日本植物分类学会和环境省曾经对日本全国的植物进行了详细摸底调查。日本国立环境研究所和九州大学等机构组成的研究小组此次就是利用摸底调查的数据进行研究预测的。

美国佐治亚大学富兰克林文理学院遗传学教授

珍妮特·威斯特菲尔玲:

“现在,不需要任何预处理过程,我们拿过柳枝稷,将其磨成粉末,添加低成本的、极少量的盐培养基,在另一端就能得到乙醇,最新研究朝着一种经济上可行的工业过程迈出了第一步。”

美国佐治亚大学的一项研究发现,他们对能降解木质纤维素的细菌嗜热木聚糖酶进行遗传改造后,其直接将以柳枝稷为原料的生物质能转化成了乙醇燃料,发表在最新一期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上的该研究未来有望实现工业化生产,生产出物美价廉的燃料。

现在,佐治亚大学富兰克林文理学院遗传学系教授珍妮特·威斯特菲尔玲和该校生物能源科学中心(由美国能源部资助)的研究人员,对细菌嗜热木聚糖酶进行了遗传改造,经过改造后的菌株成功地承担了拆解植物生物质能细胞壁的任务,摒弃了预处理过程。

研究结果表明,这种经过改造的嗜热木聚糖酶菌株把柳枝稷生物质能转化成了它的总发酵终产物的70%,相比之下野生型菌株的产量为0。(段融整理)

《中国科学报》 (2014-06-27 第2版 一周国际)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迄今最大猪笼草之一现身婆罗洲 地球多了个临时的迷你月球
卫星十二号进入预定轨道,将开展技术试验 科学家提出3D通道迷宫药物缓控释放机制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