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曾静静 董利苹 廖琴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14-6-26
选择字号:
环球科技参考

 

美发布电力部门碳排放新规定

近日,美国环境保护署(EPA)发布《清洁电力计划》提案,要求美国电力企业到2030年将碳排放量在2005年水平上减少30%,该计划意味着美国将首次对二氧化碳设置国家限制,是有史以来美国在应对全球变暖问题上做出的最大举动。

美国发电厂碳排放量约占国家排放总量的1/3。尽管美国出台了限制发电厂排放污染物中砷、汞、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颗粒物浓度水平,但没有碳排放水平的国家限制标准。根据该提案,EPA将要求电力部门到2030年将碳排放量在2005年基础上减少30%,这相当于美国一半以上家庭能源消耗的排放量;削减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颗粒物污染水平25%以上;到2030年,每年美国过早死亡的人数将减少6600人,儿童哮喘病例将减少15万例等。EPA估计,该提案的年成本最高为88亿美元,而所产生的经济效益及节省的医疗开支预计可达930亿美元。

EPA公布的提案将在未来6个月内进行公众评论,并在美国4个公众听证会上讨论以获得立法反馈。该提案允许各州制定减少自身碳排放执行计划,包括增加风能和太阳能发电、采用节能技术以及创建或加入州一级的碳排放限额交易计划。 (曾静静)

系统发育可更好解释生物生境差异

近日, PLoS ONE杂志在线发表了题为《系统发育预测未来气候变化对栖息地的影响》的文章,研究结果显示,较之生活方式,系统发育能更好地预测不同蜘蛛适宜生境的差异。

生物的生活史和进化史不同,其应对气候变化的方式也将有所差异,生物气候变化响应预测研究是目前学术研究界的难题。为了研究在物种气候变化响应过程中系统发育和生态环境的相对重要性,该研究以分布于全球范围内的两个不同生态位的四种蜘蛛(Ni.cruentata, Ni. livida, Ny.malabarensis和Ny. papuana)为研究对象,使用GIS工具模拟了2000~2080年期间蜘蛛栖息地的动态变化,模拟结果表明,随着时间的推移,四种蜘蛛适宜的栖息地呈缩减或消失趋势,缩减或消失的速度因物种不同而有所差异,Ni.cruentata和Ny. papuana的适宜生境分别在2080年和2040年达到了丧失高峰,其他两种则发生在2060年。预计到2080年,四种蜘蛛的适宜生境将显著减少,丧失54.8%~77.1%。除Ni. Livida的栖息地是固定的岛屿外,其余的三种蜘蛛都将不同程度地向高海拔和高纬度地区转移,并且转移时都将大致维持其喜好的生活温度和降水量。但在系统发育过程中,偶尔也出现过新的适宜栖息地。(董利苹)

人类对亚马逊雨林碳储量影响评估

近日,《全球变化生物学》杂志在线发表题为《对人工干扰热带森林碳储量的大尺度野外评估》的文章指出,选择性伐木和火灾使森林严重退化,每年使巴西亚马逊雨林的碳储存减少5.4亿吨。

热带雨林储存大量的碳,是减缓全球气候变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亚马逊是世界最大的森林碳储存库,在地上和地下储存了约860亿吨碳。目前,热带森林保护、科学、政策和气候变化减缓行动主要集中于减少森林砍伐造成的碳排放。然而,每年大范围的潮湿热带地区受到选择性伐木、下层植被火灾和栖息地破碎化的干扰。因而,目前迫切需要了解这些干扰对碳储量的影响以及与未被扰动的原始森林和次生林进行对比,揭示这些被干扰的森林如何储存碳。

研究人员估计了人类干扰对热带森林地上和地下碳储量的影响。这是迄今为止最大的野外研究——评估热带地区来自选择性伐木和地面森林火灾导致的地上和地下的碳损失。研究团队来自11个机构的欧洲和巴西研究人员。他们采集了巴西亚马逊东部225个样点的树木、土壤、枯枝落叶和死木样品。研究发现,作为最大碳库的活的植被对干扰极为敏感:平均而言,那些经历了选择性伐木和下层植被火灾的森林,比未受干扰的森林地上部分的碳储量减少40%,并且在结构上类似于次生林。在解释受干扰森林地上碳储量变化上边缘效应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结果还表明,死木和枯枝落叶区有迅速恢复发挥碳汇作用的潜力,而土壤碳储存似乎能抵抗选择性伐木和火灾的影响。尽管人为干扰导致的碳损失和随后的排放仍然在温室气体清单中仍然不清楚,但通过与亚马逊地区受干扰森林碳储量评估结果的比较发现,这些排放可能相当于该地区森林砍伐造成的碳损失的40%。该研究指出,旨在确保森林碳储存持久的保育计划(如减少发展中国家毁林及森林退化排放)仍然有限,除非他们能有效地避免退化和森林砍伐。(廖琴)

《中国科学报》 (2014-06-26 第2版 国际)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烧毁的卫星正在污染大气 数百个包含种族歧视的植物名称将被改变
平均每棵树干中都有超过1万亿个微生物 野外回归的墨脱百合在原生地首次开花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