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郑金武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14-6-11
选择字号:
城市污染源信息公开指数评价结果发布

 

本报讯(记者郑金武)6月9日,公众环境研究中心与自然资源保护协会在北京发布120个城市污染源信息公开(PITI)指数评价结果,显示上百个重点城市的监管信息仍待进一步公开,但中国在污染源数据实时公开和环评报告全文公开方面取得重大突破。

本次评价凸显四个进展:山东、浙江等省在线监测平台已基本实现小时公开;宁波、北京等重点城市的日常监管信息发布开始趋向系统化;环评报告全文公开已经在北京、天津等42个城市得到落实;山东、湖南等地环保部门利用微博等与公众展开互动。

本次评价也揭示出环境信息公开的不足,例如环评公众参与难落实,造成环境决策缺乏公众知情参与;企业排放数据少有公开。这些缺陷不但导致多数城市的污染源信息公开水平严重偏低,也导致社区对企业缺乏信任,甚至成为引发群体性事件的诱因。

公众环境研究中心主任马军认为这一进展极具战略意义:“一旦超标记录能够及时公之于众,污染企业将被置于强大社会监督之下,地方干预将受到有力遏制,长期困扰中国环境保护的执法不严痼疾将有可能有所克服。”

《中国科学报》 (2014-06-11 第11版 综合)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科学网2025年6月十佳博文榜单公布! 果树还能变石头
两道同心圆环揭示恒星“双重引爆”证据 有证据证明成年人类也会萌发新脑细胞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