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见习记者 赵广立
4月18日,美国宇航局(NASA)“撞月谢幕”的“月球大气与尘埃环境探测器”将公众的目光再次聚焦于月球。顾名思义,该探测器的主要科学任务即对月球大气与尘埃环境进行分析探测,以帮助科学家更深入了解月球。中科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空间科学学会常务理事林杨挺在接受《中国科学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针对月球大气与尘埃环境的探测是本次探访月球的最大亮点。
“目前我们对月球大气以及月壤月尘的了解还非常少。人类第一次登月的时候还没有注意到月尘,后来人们逐渐发现这些很重要。”林杨挺说,人类要继续探索月球,无论是类似玉兔号的月球车,还是进一步的登月计划,搞清楚月球大气环境和加深对月尘月壤的了解,“是很重要的事情”。
科学认为,月球上虽然没有类似地球大气的大气层,但也有稀薄的“大气”。“月球表面稀薄的‘大气’或许跟太空活动有关,或者与月表面的月尘月壤相互作用等有关,对于这些人们的了解还很有限。”林杨挺告诉记者,特别是月尘对人类的探索活动有很大影响,所以增进对月壤月尘的了解非常重要。
据了解,月尘由于其极细的粒径,可以侵入任何地方。比如它会覆盖在各种物体的表面,以至影响宇航员的视线和致使影像等模糊不清;它还会磨损和堵塞宇航员所穿的宇航服,导致空气过滤系统受损,气压下降,灵活性减弱;月尘还会对宇航员的身体健康造成影响,如飘进宇航员的眼睛,侵入肺部系统,正如我们现在越来越重视的PM2.5一样,从而导致肺部,以及神经系统和心血管系统方面的疾病;此外,由于月尘具有尖锐的边缘,其造成的影响往往比地球的尘埃更加严重。
“月球上尘埃的理化性质跟地球上不一样,它们拥有极细的直径且带静电,几乎能黏附到任何物体上,由于月球上没有风和水来平滑颗粒粗糙的边缘,月尘多呈锯齿状且非常尖锐。”林杨挺说,因此它们在工程上有很大危害,“它进入太空舱,清理都是个难题。”
此外,月尘月壤本身也具有科学意义。林杨挺说:“它们的形成记录了成千上万年以来月球环境的变化更替,从某种意义上,它们记录了月球表面的历史,有可能也记录了太阳活动的历史。”
林杨挺还指出,如果有朝一日人们认清了月球上的资源价值,那么月尘也会是很重要的一部分。
林杨挺向记者表示,美国率先开展的月球大气与尘埃环境的科学探索,“基础而又有创新”,“我相信人类对月尘月壤的探索会继续开展。”他说,人们也可以对采得的月壤样品进行研究,在地面上开展对月球的“探索”。
①肉眼所看见的月壤/月尘

②电子显微镜下拍摄的月尘颗粒(锯齿状边缘特征)
③电子显微镜下拍摄的月尘颗粒(多孔特征)
《中国科学报》 (2014-04-25 第14版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