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浅川智惠子
■北绛
她是盲人,同时也是一位母亲;她拥有文学学士学位,同时也是东京大学计算机博士;她14岁失明,却凭借顽强的毅力和过人的才智发表了大量的技术论文和著作,获得13项发明专利。她在信息无障碍领域作出突出贡献,把因特网及其他网络资源由文字图像转换成语音。正是因为她的创新,盲人才得以与普通人一样浏览网页。
她的名字因此被世界铭记——浅川智惠子,现任IBM 研究中心东京研究实验室无障碍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获评“IBM杰出工程师”。
“永不放弃”是这位坚毅的女性想传递给世人的观念。她常常引用爱迪生的一句名言:“我们人最大的缺点就是总会放弃,最好的成功方式、最有可能的成功方式就是永远在失败的时候再去试一次。”
为盲人点亮互联网的浅川智惠子,正是这句话的积极实践者。
乐观主义对抗失明
浅川智惠子14岁时因为一次意外双目失明。她感到愤怒、迷茫,自己做一名运动员的梦想因此破碎。尽管想要成为运动员的理由仅仅是不喜欢学习。
“那个时候并没有很好规划自己。而真正探索人生旅程的开始,是在失明之后。”
得益于父母从小为她培养的乐观主义精神,浅川智惠子很快停止了烦恼,决定不再纠结自己已经失去的东西,而是开始思考自己的新目标应该是什么。她进入一家盲人高中学习,在那里,她发现原来自己可以做的事情还有很多,尽管对她而言都很困难。
第一个挑战便是学盲文。盲文的最佳学习年龄是在15岁以前,这对于已经14岁的浅川来说是个极大的挑战:一方面因为她的触觉已经不如小孩子;另一方面,从一个正常的阅读者变成通过触摸阅读对她来说非常不适应。
虽然辛苦,但是她却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充实。她说:“那段时间是我人生中最忙碌、最活跃、最有意义的时光之一。”
她在大学学习的专业是英国文学,因为惨淡的就业率而选修了计算机课程,也因此得到了IBM的实习机会——在东京研究实验室做一年实习生。
浅川智惠子当时参与的项目主要是让计算机自动把数据翻译成盲文。
“在完成这一年的实习后,IBM就雇佣我作为一个正式职工,这样我能够继续展开关于盲文系统的研究。”她觉得幸运女神站在了自己身边。
为盲人而工作
1987年,也就是浅川智惠子加入IBM的第三年。IBM日本分公司在全国范围内推广一种盲文网络,浅川负责其中的编辑系统。通过这个系统向工作站输入文本,然后更正错误,之后再打印。“不像以前打印盲文时,打错了只能从头再来,另一个好处是可以使用正常的键盘。”
厚重的盲文书籍是浅川下一个想要改进的对象。一本盲文书的体积大概是普通书籍的20到30倍,存储、使用都是极大的难题。一本盲文字典有500卷,可以占据一整面墙的空间。
基于这样的想法,她和IBM的同事们一道,制造出一个可以在显示器上显示凸点的机器。“这样的话,整个500卷的书可以在很小的显示器上全部显示出来。”
后来,她又在这个机器的基础上作了更新,诞生了一个可以帮助盲人阅读的阅读器。使用者可以将阅读器连在电脑上,读到某一行时,盲文的盲点就显示出来,然后就可以通过触摸来阅读了。这样一套系统对盲人的生活有了很大改变,后来甚至衍化成了一套标准系统。
“我认为这是迄今为止我做过的一项最难忘的工作。”尽管现在她的团队开发的“无障碍互联网浏览器”使用者众多,浅川还是对于自己最初开发的阅读器充满感情。
坚持铸就成绩
对于自己能够取得今日成就的原因,浅川智慧子总结道,首先是乐观主义精神以及良好的环境适应能力,其次就是坚持不懈的努力以及为自己制定较高的目标。
加入IBM之初,她希望能够取得一个计算机博士学位,但是就连自己也不觉得有很大的实现可能性。但当她决定追求这个目标之后,竟然就一步一步地实现了。她白天在公司研究无障碍技术,晚上回家读书。
“博士学位是关于无障碍基础性研究的,两者是相关的,总是会有乐趣。”尽管每天只有三个小时的睡眠时间,她还是觉得很快乐。
忘记不愉快的事情,让生活变得更简单一点。在回答为何会从一个不爱学习的人变成以学习为乐趣的人时,浅川给出了这样的答案。
很多身体不便的人将她作为自己的榜样,浅川传递给他们这样两个信息:一是残疾并不可怕,掌握一项技能一样可以很好地生活;二是要享受团队生活。
“最重要的是要学会团队沟通的技能,学会协作的技能,必须要让团队的成员了解到,我需要的是哪方面的支持,这样大家才会非常愉快地一起沟通和工作。”
《中国科学报》 (2014-04-25 第12版 视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