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庆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14-4-25
选择字号:
主攻太赫兹 热衷物联网
 
■本报记者 王庆
 
《中国科学报》:近期这次香山会议,主题就是“太赫兹”。听说这是继激光之后,你近年来的主攻方向?为什么选择太赫兹?
 
姚建铨:太赫兹的波段介于远红外波和毫米波之间,是光子学和电子学交叉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也是国际电子与信息领域重大的科学问题,在电子、信息、生命科学、国防、航天等方面有巨大的应用前景。
 
例如,太赫兹辐射光子能量小,不会引起生物组织的光量化,适用于生物医学成像,也可用于“指纹”识别和结构表征。同时,太赫兹能穿透非金属和非极性材料,在公共安全、国家重点管制类药品控制、抗生物恐怖活动方面受到各国政府的支持与重视。除此之外,太赫兹还在通信方面也有广泛的应用。
 
《中国科学报》:本次香山会议主要围绕太赫兹在生物医学中的应用,国内外太赫兹在生物医学领域应用研究的基本现状如何?它的前景如何?
 
姚建铨:关于太赫兹技术生物医学应用研究,国际上已经开展了很多大型国际合作项目。目前,国内外在太赫兹技术生物大分子、细胞、组织、器官等生物监测及生物效应研究方面,已取得部分代表性成果。
 
太赫兹技术在生物医学微观领域,将为揭示生物大分子之间、细胞之间的相互作用物质规律,呈现这些作用和活动的物性特征,最终解释各种生命现象和提供革命性科学方法;在生物医学宏观层面,太赫兹将为疾病的诊断、治疗、评估、监测和预警及后续药物设计、研发、生产和评价带来革命性改变。
 
《中国科学报》:作为中科院信息技术科学部的院士,你这些年也很关心物联网的发展,那么在这一领域我国的现状是怎样的?
 
姚建铨:国内物联网产业与应用正积极发展,但仍处于初级阶段,很多问题亟待解决。要跟互联网比,产值差距还是挺大的。不过若干年后,物联网会接近互联网发展的前景,潜力很大。
 
《中国科学报》:那么阻碍物联网发展的关键问题是?
 
姚建铨:一方面是物联网所需的传感技术,中国和发达国家相比还有比较大的差距。传感技术是物联网区别于互联网最大的地方,也是物联网发展最基础的东西。这方面国家应大力发展各种原理的传感器技术,这既是瓶颈也是商机,另一方面,物联网的商业模式还有待近一步明确,三大运营商和大型企业及大型研究所都在搞物联网,但是整个物联网商业运行模式不是很清晰。
 
不过随着物联网发展进一步深入,这些瓶颈也将进一步克服。总体上讲,物联网技术以及物联网产业的发展虽面临很大的挑战,但也有很好的机遇。
 
《中国科学报》 (2014-04-25 第9版 人物周刊)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给宋代古船请来现代“医生” 可控飞行的最小无线机器人问世
胶原蛋白如何“钉”在一起 中国科学家提出捕捉透镜引力波的新方法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