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孙学军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14-4-25
选择字号:
对小保方晴子涉嫌论文造假一事的看法
 
■孙学军
 
日本女科学家小保方晴子涉嫌论文造假事件已经在再生医学和生物医学领域产生了重要影响,最近小保方晴子终于公开露面反驳日本理化所的调查不公平,并坚持对主要发现有信心。
 
作为旁观者,我真心希望,这一发现是真实的,因为如果确定这一发现不仅在干细胞研究领域,而且对整个生命科学都会产生重要影响。这也是该文章刚发表时个人的感觉和一贯看法。许多学者也支持这一观点。
 
不过,无论发现多么重要,都不可以用错误的方式发表。其论文存在的问题是确定的,而且作者本人也承认存在问题。虽然说有相对合理的解释,说明事出有因。但科学上追求真实客观的特性,决定了这一问题的严重性和责任的不可推卸。作为一个普通学者,我们更希望科学发现和错误要分清楚。假如将来确定这一发现,即使存在一些错误,仍要给予相应承认和高度评价。
 
为什么这一造假受到如此高的关注
 
这个事件被关注的原因有几个因素。首先,文章发现的现象具有重大应用价值。诱导干细胞技术已经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再生医学在生物医学领域是十分热门的,也是人们期待可以彻底解决许多棘手医学问题的重要手段。但过去的干细胞技术十分复杂,给应用带来许多不便,而且风险比较高。他们提出的简单诱导干细胞技术让大家眼前一亮,引起同行关注理所当然。其次,两篇论文同时在《自然》发表,也当是该杂志希望借这个研究吸引眼球,其目的已经实现,当然没有想到后来的发展会是这样。再次,文章作者是干细胞领域的著名学者。这样的热门发现可能存在伪造,当然会引起非常大的关注。
 
科学界批评的立足点在哪里
 
立足点有几个,一是无法重复其实验结果,无论其发现是对是错,没有被其他实验室重复都不能算是公认,这是科学界一贯原则。学术交流的目的也是希望引起其他学者的注意,希望能重复自己的新发现。当然,重复不了的原因很多,不能作为造假的依据,但可以作为线索和参考。因为一旦有多家实验室重复出结果,则可以算是得到其他学者的认可。尽管这也不是绝对正确的标准。另外是要分析研究结果,他们的论文中存在图片伪造和错误使用的情况相对是比较容易发现的,该论文发表后几天就被发现存在这样的问题。文字使用方面,现在作者所在的研究机构不认为是学术不端,因为有文献引用。但即使这样,也不被国外学者认为是一个诚实学者的行为。
 
如造假属实,
 
则显示科研评价体系存在漏洞
 
如果造假属实的话,只能说传统的同行评议存在缺陷,这也是大家一直公认的客观问题。因为只靠少数几个专家对论文的评阅,不仅存在偶然偏差问题,也不能有效发现学术不端行为。这个事件也说明,现在学术领域一种发表后评价的主张效率确实已经很高,效果也更理想。
 
但是,如果这个文章中一些图片不采用“借用”或“拼接”等容易被识别的手段,只是按照设计进行有目的的选择结果,那么这个所谓的伪造问题就非常难以被发现了。所以,学术的诚信才是最重要的,失去这一基础,学术造假必然会持续存在。不过在学术职业化功利化的时代,杜绝学术造假,几乎不可能。
 
(http://blog.sciencenet.cn/u/孙学军)
 
跟贴
 
[25]王喜军
 
在这个事情当中,有一个被忽略的地方,就是审稿人也难辞其咎。从报道来看,很多实验重复不出来,实验的人吐槽其论文技术层面描述非常糟糕。这样重大的发现,审稿人必然知道其分量,却没有加以严格审核,而且允许其发表,表明学术界的自我审查机制在论文利益链条面前有时失灵。
 
[23]loyalSciencefan
 
对所有的造假行为都应当予以谴责。尊重符合自然规律的科学实验是科研人员的基本准则!
 
[16]loyalSciencefan
 
俺觉得这个叫小保方的丫头从一开始就犯了一个错误,既然你认为你的实验结果是真的,人家刚出现质疑时,你何不叫有兴趣的人到你那里瞧一眼你的实验,只要人家亲眼看到你做出的关键实验结果就行了,不要全部实验。只要让人家看到你能重复出来,别人重复出来还是重复不出来无关大局。
 
《中国科学报》 (2014-04-25 第8版 博客)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给宋代古船请来现代“医生” 可控飞行的最小无线机器人问世
胶原蛋白如何“钉”在一起 中国科学家提出捕捉透镜引力波的新方法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