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家发现长链非编码RNA作用新模式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医学科学院院长曹雪涛等人发现,长链非编码RNA(lncRNA)可通过直接结合细胞浆中的信号转导蛋白分子并影响其磷酸化的新方式而调控免疫细胞的分化发育与功能。该成果为研究lncRNA发挥生物学效应的作用机制提出了新观点,并为免疫细胞分化发育与功能调控研究提出了新方向。相关成果发表于新一期《科学》。
纳米碳催化研究获重要突破
日前,中科院大连化物所在纳米碳催化研究上获得重要突破,研究人员通过精确控制碳化硅材料的处理过程,在其界面制造纳米碳结构,并采用氨化等方法实现了氮原子在碳结构中的原位掺杂,在碳化硅表面形成的这种氮掺杂的类石墨烯材料,显示出优良的直接催化乙炔氢氯化的性能。相关成果近日发表于《自然—通讯》。
新型热电材料研究获进展
记者日前从中科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获悉,该所研究人员通过材料组成设计以及制备理念创新,开展了一系列有特色的工作,成功实现了显微结构及电热输运调控,并由此制备了一系列性能改善的热电材料。该研究的部分基础成果已经发表,并获授权发明专利4项。这些工作将为进一步改善热电性能提供有力帮助,并为热电转换应用奠定材料基础。
“海马号”潜水器通过海上试验验收
记者4月22日从科技部获悉,我国自主研制的首台4500米级深海遥控无人潜水器作业系统“海马号”搭乘“海洋六号”综合科学考察船分三个航段在南海进行海上试验,并于4月18日通过了由“863”海洋技术领域办公室委派的海试现场专家组进行的海上验收。
污染大米或成居民暴露重金属最大风险源
近日,中科院华南植物园科学家发现污染大米成为居民暴露重金属的最大风险源,在多种暴露因子中,大米重金属铅和镉的危害贡献率超过了七成,成为当地居民暴露重金属的最大风险源。相关研究发表于《公共科学图书馆》。
天文学家发现正常星系中超大双黑洞
近日,北京大学天文系教授刘富坤与中科院国家天文台博士后李硕、德国马普射电研究所研究员斯蒂芬妮·科摩萨,在一个河外星系中发现了一对互相绕转的超大质量双黑洞。这是天文学家首次在正常星系中发现超大质量双黑洞。欧空局于4月22日发布了相关信息。
科学家揭示藏獒低氧适应机制
近日,中科院上海生科院/中科院系统生物学重点实验室李亦学课题组与云南农业大学、中国农业大学等合作,通过对生存在不同海拔的犬类群体基因组进行系统分析,发现了犬类的高原适应机制。研究还揭示了高原犬类(如藏獒)和高原居住人群在高原适应过程中的趋同进化过程。相关成果在线发表于《基因组研究》杂志。(选自《中国科学报》)
《中国科学报》 (2014-04-25 第3版 一周国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