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沙森 来源:科学新闻杂志 发布时间:2014-4-18
选择字号:
提高准入门槛,维护网络经营秩序

■沙森
 

 
翟小芸供图
 
近日,在微信朋友圈内,集满多少个“赞”就能获取商家提供的免费礼品的活动悄然火暴。集赞抽奖、送礼品、送免费旅游……其中,集赞送小礼品的活动最为流行,占比为一多半。
 
这些诱人的信息在微信朋友圈内被大量转发,不少用户纷纷召集微信好友帮忙点“赞”,希望以此获得商家许诺的奖品。
 
可天下真有这样的免费午餐吗?很多微信用户在亲身体验了“集赞兑奖”活动后纷纷表示,“集赞兑奖”活动由于参与的门槛低,传播速度快,在短时间内就能引起大量网友的关注和参与,虽然其中也不乏如实做到“集赞兑奖”承诺的诚信商家,但也确实有个别商家存在诱导消费的嫌疑。部分商家为了增加人气,夸大活动力度,甚至存在骗取邮费等虚假活动。
 
根据目前的消费者投诉,“集赞兑奖”中的不诚信行为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商家“偷天换日”,明明活动期限未到,却以活动已结束或奖品已送完为由拒绝兑奖;二是“偷梁换柱”,兑换的礼品内容与承诺不符;三是“服务缩水”,兑换的各类服务卡限制使用日期或服务项目;四是兑换的礼品质量不好。
 
不过相比投诉的案例,消费者在遭遇“集赞兑奖”活动的不诚信经营后不予追究的可能性更大。这与“集赞”免费有很大关系,由于消费者在“集赞”过程中并未有利益损失,一旦受骗,保护自身权益的心情不会十分迫切。
 
商家诚信经营和消费者权益保护是个老生常谈的问题,不过传统实体交易的规范和管理办法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却面临着“监管难”的尴尬。微信“集赞”是商家的一种营销策略,而网络监管的相应法律在这方面还比较落后,只要商家在活动中作出明文规定,没有违法的行为,有关部门对此也很难进行调解处理。
 
去年底,微信团队已发布了《微信公众平台关于诱导分享行为的公告》,表示不鼓励商家利用公众平台群发营销信息,强制或诱导用户分享至朋友圈的营销行为。一经发现此类信息将坚决打击,情节严重的,将被暂时封号或永久封号。但相关负责人也曾表示,对于微信公众平台的内容监管还是有一定难度的,因为无法对所有公众账号内容进行全面实时审查。内容监管不力,使得朋友圈内的相关信息分享一旦出现问题,商家、用户都不用为这种免费虚假担责。
 
相比内容监管的复杂性,准入机制的设定应该可以更轻松有效地对网络经营的商家实现规范,但微信在这一点上存在监管漏洞。
 
在微信上申请公众账号的过程比较简单,主要包括填写个人基本信息、邮箱激活、信息登记等,并且按照微信的规定,7日内就能审核完成。而公众账号的审核是常规性步骤,几乎都能通过。
 
目前微信对于以企业名义申请的公众账号要求先经过工商等第三方资格认证,但对于个人申请的公众账号,无法进行资格认证,这就为不良商家趁机钻空子留下了隐患。
 
从消费者自身来说,在看到类似活动的时候,一定要保持理性,切忌盲目跟风,应仔细了解活动规则,阅读其背后绑定的合同条约,要选择可靠信誉度较高的商家,避免上当受骗。
 
《中国科学报》 (2014-04-18 第6版 观点)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科学网APP论文&基金最新活动来了 他们的15年“铸剑”之路
星链卫星让射电望远镜“失明” 研究生学位论文开题的十大注意事项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