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常江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14-4-11
选择字号:
文化生产领域的“手工艺人”
 
■常江
 
【在文化的江湖底下,究竟是一眼活泉还是一潭死水,取决于有多少人愿意用匠人的态度去雕琢些与所谓的“时代精神”格格不入的东西。】
 
这是一个流行文化众声喧嚷的时代,也是一个大众注意力随时转移的时代。昨天还在热火朝天讨论的事,到了明天就成了旧闻。不过,在这样时代里,总还有一些人做着笃定的、有态度的事。
 
多达80卷的《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庭审记录》最近出版发行,且在刚刚落幕的巴黎书展上大放异彩。这是出版史上第一次对1946年5月至1948年12月长达942天的“东京审判”的忠实记录:1000万字,419人出庭作证,光判决书就长达1446页,宣读了七天才完。对于中国人来说,日本军国主义的侵略是永远的伤痛。可面对日本右翼对南京大屠杀的否定和日本一些教科书对历史的诋毁时,我们除了在网络上振臂高呼,又做了哪些实质性工作呢?这套虽枯燥却极有意义的书是几年来我看到针对日本侵华历史第一项有价值的工作。
 
最近还有一个纪录片——《茶,一片树叶的故事》也引起了我的注意,全部六集我看了两遍。第一遍让自己“震惊”,第二遍才能去反思。“阅片无数”的我,竟然几乎被每一集搞得落下泪来,因为片子讲的其实不是茶,而是人——活生生的人,他们的故乡与他乡,他们的“土地与手掌的温度”,他们“烧水煮茶的事”。当大多数人在社交媒体上反复描述自己重复而琐碎的杂感时,有多少人愿意在总体上对中国人日常生活进行彻底的反思呢?
 
举这两个例子,其实有一个非常微妙的私心,那就是呼吁人们在新媒体大行其道的今天,去关注文化生产领域始终保持着“手工艺人”本色的创作者。在环境可以轻易造就一大批聪明人和聪明项目的时候,仍有人抵御大工业生产和流水线作业的诱惑,去选择用世人眼中最笨、最落伍的方法去对文化进行总体性的审视和再造。他们的作品也许耗时极长——据我了解,《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庭审记录》光从海外搜集东京审判庭审记录的缩微胶片(共5万页)就耗费了研究者多年的时间,或并不会迅速吸引大众的关注——《茶,一片树叶的故事》的粉丝自然远不如《来自星星的你》多,但这样一斧一凿雕刻出来的文化精品,才是真正对民族有益的。
 
这样的思索,让我想起了前段时间《人物》杂志上的一个故事:一位大学教授在36年前受国家委派编纂《普什图语汉语词典》,后来国家忘记了这项任务。但故事的主人公车洪才教授却“一诺千金”,终于在2014年坚持将这本被遗忘的词典编完了。在没有电脑的时候,他用最传统的方式——手抄卡片——对资料进行整理,总共积攒了10万张卡片,足足装了30多箱。在今天,车洪才教授的故事足以“感动中国”,因为人们从他的坚持中看到了文化中早已失落的一些东西。
 
当然,在这样一个什么都讲“产业”和“效率”的时代,去追捧一套书、一个纪录片,乃至一本小语种词典,似乎有点矫情了。的确如此,“人生已如此艰难,有些事就不要拆穿”,即刻的快感有什么不好?似乎也没什么不好。只是,在表面上波涛汹涌的文化的江湖底下,究竟是一眼活泉还是一潭死水,其实取决于有多少人愿意用匠人的态度去雕琢些与所谓的“时代精神”格格不入的东西。
 
据身在法国的朋友说,《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庭审记录》在巴黎引发了轰动,它的价值必然会持续发酵。可在这个曾经深受军国主义之苦却对那段历史缺乏基本了解的国家里,它几乎没有引发任何来自民间的讨论。可见增强文化浓稠度的“事业”,任重道远。这是后话。(选自新浪专栏)
 
《中国科学报》 (2014-04-11 第19版 作品)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数百个包含种族歧视的植物名称将被改变 平均每棵树干中都有超过1万亿个微生物
野外回归的墨脱百合在原生地首次开花 科学家创有机小分子催化新纪录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