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邱锐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14-4-10
选择字号:
一周三思
 
微软为何不“且行且珍惜”
 
4月8日,面世13年的微软XP操作系统宣告退役。
 
此后,微软将在全球范围停止对该版本操作系统提供技术支持。这意味着今后XP操作系统出现任何漏洞,微软将不再提供系统更新修补漏洞,用此系统的电脑将面临很大的安全风险。
 
从技术发展角度来说,软件需要不断更新换代,微软此举无可非议,但从社会责任角度来说,微软让XP操作系统退役,却很不“厚道”:据统计,XP操作系统至今在全球仍有近30%的市场份额。而在中国,使用XP操作系统的用户比例高达70%,总量超过2亿。
 
换句话说,XP操作系统的退役将让中国2亿用户的电脑“裸奔”。
 
虽然,面对即将“裸奔”的数亿台电脑,国内的安全厂商纷纷表态将为XP用户“保驾护航”。例如,金山、瑞星、360等相继推出免费的解决方案,腾讯、联想等企业也推出了“扎篱笆计划”,为XP用户提供救援、升级和安全援助。
 
但是,我们在感谢这些互联网公司为保护中国信息安全所作出种种努力的同时,更应反思为何数亿用户都不能让微软“且行且珍惜”?为何区区一家公司的商业举措,会引发全国乃至全世界的关注与恐慌?为何众多国内IT企业忙着在为XP操作系统退役之后“扎篱笆”“擦屁股”,却没有一家国内企业敢于信心十足地站出来说:“大家都别用微软了,用我们的操作系统吧!”
 
或许上述疑问的答案即在于微软这家企业掌握着计算机操作系统的核心技术,而这点正好戳中几代中国IT人乃至全体国人的痛处。
 
多少年来,我们不断投入巨资,却始终无法掌握芯片、操作系统的核心技术,在IT产业链中始终处于中下游位置。多少年来,我们不断加大支持力度,却始终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转型路上跌跌撞撞。这一切,都反映出我们应当对如何培养创新人才、实施自主创新战略进行更加深入的思考。
 
古语云:“知耻而后勇。”我们期待此次“XP事件”成为中国IT核心技术发展的转折点,成为中国网络强国战略的突破口。
 
“行人照旧闯红灯”打了谁的脸
 
4月9日,是北京决定对行人闯红灯进行处罚一周年的日子。去年4月9日,北京市启动“非机动车行人交通秩序专项整治”行动。当年5月6日,交管部门对闯红灯等行为开始“动真格的”,对违反交通信号的行人处以10元罚款。
 
然而,本周有媒体调查发现,一年来,仅有两成受访的人表示变得“守规矩”了。七成人表示变化不大,有的想起来就守规则,忘了就不守;有的则根本没变化,和以前一样。此外,对处罚能否执行下去,六成人“不看好”。
 
无论如何,过马路闯红灯都是一件不文明甚至是害人害己的行为。所以执法部门通过罚款的方式来减少、杜绝这类行为的本意无可厚非。但一年的时间却无情地证明了这种治理方式的软弱与无力。
 
对此,我们固然应反思如何提高民众素质,但或许更应反思,政府一些决策的出台是不是过于随意?
 
其实,经过简单分析,就可得知通过处罚的手段来治理“中国式过马路”并不可行。
 
首先,导致行人闯红灯行为产生的原因非常复杂,其中既包括车、人、路之间的矛盾,又包括部分民众素质有待提升的因素。所以,对该现象的治理应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优化城市规划,增强民众教育,加大交通治理力度等诸多手段。而单一的处罚手段必然难以发生效力。
 
其次,即便是想通过“严刑重典”来倒逼民众改变陋习,也需要满足一个重要条件:处罚具有普遍性,也就是要做到“天网恢恢,疏而不漏”,这样才能杜绝不法人员的侥幸心理。但实现处罚普遍性的前提,则是执法力量充足。而至少就治理行人乱闯红灯行为来说,我们的执法力量显然远远不够。
 
上述分析早在去年这项政策出台时,就有许多人提出,但明知一项政策不可行,却还一意孤行,最终导致“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的情形出现,反映出来政府决策的随意性,而这种随意性直接损害了政府的公信力。从这个角度来说,“行人照旧闯红灯”也算是生生抽了政府尤其是执法部门公信力一记耳光。
 
不能坚守登不上高峰
 
本周,一位古稀老人的事迹引起了很多人的注意。
 
这位老人名叫车洪才,是中国传媒大学国际传播学院特聘教授。他花了36年的时间完成了一项国家任务——编纂《普什图语汉语词典》。然而,这项始于1975年的国家任务,在他完成之前却早已被人忘却。对此,他仅仅是说:“国家忘了,我自己没有忘。”
 
36年,几乎是一个人生命的一半,在这么长时间里,物是人非,而车洪才却能忍受得住外界的诱惑与干扰,牢记自己的使命,坚持不懈地将这项国家任务圆满完成。
 
这个消息出来后,很多人的第一反应是:国家忘了,那么他的项目经费从何而来?没有经费,难道给国家给社会白干这么多年?
 
不知道从何时起,钱成了督促人们干活甚至做科研的鞭子,而对国家、对社会、对自己的责任感倒是淡化了。这也是人们容易动摇,容易放弃,容易改变,难以作出真正的大成果的原因之一吧。
 
过去,钱学森、钱三强、邓稼先、王大珩等老一辈科学家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靠着坚守的精神和对祖国的使命感,曾经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科研奇迹。今天的条件已经大大改善了,但是这种坚守却渐渐难以看到了。
 
诚然,当下社会价值观日趋多元,生活压力不断增大,科研评价体制也有不合理之处,我们不可能,也没必要要求每一位科研人员都像车洪才一样,将国家任务看得比一切都高。但是,作为真理的探求者,我们最好还是学习车洪才那种坚守的精神,不被外界的风吹草动所干扰,耐得住寂寞,因为只有这样才能攀登到科学的高峰,不然永远只能在一些小山丘上看风景。
 
我们应当感谢车洪才完成了这项国家任务,更要感谢他让我们在这个物质时代,看到了还有一群人在坚守内心的信仰。相信这群人内心获得的幸福感比一般人更多,也希望这份坚守的精神不会渐成绝唱。
 
《中国科学报》 (2014-04-11 第3版 一周国内)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重建的美国X射线源迎来新生 卵母细胞为何如此长寿
“研0”科研入门需要作哪些准备? 中国科学家首次发现“无摩擦的冰”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