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三十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14-2-28
选择字号:
以举手之劳营造良善社会氛围
 
■王三十
 
碰到老人跌倒,你扶还是不扶?
 
这一问题,让国人很是纠结。马年春晚小品《扶不扶》成为对这道难题的一个形象化的表达。这则小品结尾一句说:“这人倒了咱不扶,这人心不就倒了吗?人心要是倒了,咱想扶都扶不起来了。”这句话引起了很多人的共鸣。
 
进入二月以来,又发生了多起类似的被救老人“讹人”的事件:
 
2月4日,烟台一位老人晕倒获交警救助,醒来后反说是交警撞他,幸亏交警当时打开了执法记录仪,并拍摄了照片,才得以自证清白;
 
2月10日,洛阳,老太倒地被小伙扶起,反责问小伙“你害我干啥”,幸亏有超市的监控录像证明小伙子的清白;
 
2月16日,福建邵武市一驾车男子扶起骑摩托摔倒的老人,并赶忙将老人扶起送到卫生院治疗,反而被诬撞人,所幸男子车上的行车记录仪证明男子清白;
 
2月17日,南京送货司机扶起倒地老人被指肇事者,称好人太难做。
 
还有一则比较极端的例子则发生在之前的1月:广东男子扶老人反被诬撞人,投塘自杀以证清白,也免得拖累家人。
 
“谁叫你去扶!教训还少啊!我肯定不扶!”很多人对此有这样的言论;“扶是要扶,但一定要保留相关证据,不能让好人心凉啊!”这是另一些人的看法。
 
面对这一问题,更多的人从道德角度出发寻找救治的办法,他们认为,中国社会正在“从过去的熟人社会走向陌生人社会”,转型时期,道德滑坡,因此,亟须强化道德教育,提高公民素质。
 
但更多的人主张,要真正杜绝这一弊病,需要采取法治的办法。一些地方已经或正在加强立法,以期消除这一社会弊端。诸如:设立老人跌倒险或者老人意外险;立法保护见义勇为的好人;通过各项制度重奖见义勇为人员,并免除见义勇为人员的后顾之忧。
 
具体而言,从2013年8月1日起,深圳正式实施《深圳经济特区救助人权益保护规定》,获得网络好评如潮:“政策法律本就应该惩恶扬善,但愿《条例》真正能为见义勇为的好人撑起一把法律的保护伞。”
 
2013年年底,北京推出“老人意外险”,被称作“史上最好卖的保险”。在北京的300万老人,不分户籍,都可参保。不管是摔倒,还是被撞倒,无论是否有第三方责任人,在理赔范围内的都可获赔,最高可达20万元。
 
鉴于国外“好撒玛利亚人法”具有保护被救助者、消除救助者后顾之忧和缓解法律纠纷的制度保障优势,在今年1月江苏省“两会”上,10多名省人大代表联名提交了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好撒玛利亚人法”的建议,提议从道德和法律上保障做好事的好心人,让更多人敢于做好事。
 
“好撒玛利亚人法”是西方国家关于在紧急状态下没有法定或约定的施救者因为其无偿救助行为,可能给被救助者造成某种损害时予以免责的法律制度。它源于《圣经·新约》的一个故事。“撒玛利亚人”寓意好心人、见义勇为者。
 
国外一些国家的做法,值得我们借鉴。
 
比如,新加坡立法规定,被救助者如果事后反咬一口,要亲自上门向救助者赔礼道歉,并施以其本人医药费1至3倍的处罚;法国、德国、挪威、瑞典、西班牙、意大利等欧洲国家的刑事法律,几乎都将“见死不救”规定为违法行为,救助者也受到“免责”法律条款的保护。
 
一位移民新加坡的人士表示:“周末在新加坡菜场买菜,一位老伯因为路面凸起摔倒。瞬间周围冲上去不止3人将他扶起……所有人没有任何犹豫。这是我选择在国外工作生活的原因。我的孩子要生活在人心正常的地方。”
 
当然,对于“扶还是不扶”这样的问题,需要多管齐下,综合施治,既要强化道德教育,也要采取经济上的激励,就目前而论,更要加强这方面的立法。法律为所有人划定了一条共同的底线,无论是好人还是坏人,均需要遵守,特别是对于那些有意讹人的不良之徒,用法律约束会更有效。
 
当然,助人为乐、见义勇为,毕竟主要是一个道德范畴,因此,我们还是期望,更多的人“人心不要倒了”,从自我做起,以举手之劳,行点滴之善,让我们都沐浴在良善的社会氛围里。
 
现实里,老人摔倒这样的事情有很多,新闻报道的讹人案例,只是极小一部分人,毕竟大部分人都是有良心的,都知道感恩图报。
 
而且在现实中也并不乏道德高尚的老人。比如,据2月21日央视《新闻联播》报道,青岛69岁老人葛中科舍命救人,为救出两个落水的孩子,献出了自己的宝贵生命。
 
近日读到这样的一种观点,助人与个人身心健康在一定程度上也是相辅相成的,经常帮助别人的人,自己的人生也会充满正能量,而那些不愿意帮助人,甚至经常琢磨占点儿小便宜的人,人生的格局会越来越小,命运也越走越窄。
 
一个善举,可能只是一滴水,但许许多多的善举就能形成江河,汇成海洋。
 
有一句话说,不管你多么富有,不管你怎样声名显赫,你还是需要帮助;不管你有多少困难在身,哪怕你无家可归,你依然能给予帮助。谁家都有老人,谁都会变老。
 
套用一句老歌,“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而这不正是我们每个人都向往的生活吗?
 
《中国科学报》 (2014-02-28 第5版 思想周刊)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大规模调查揭示万余种食物相关微生物 科学家揭示超铁元素核合成新机制
6000年古迹揭示石器时代建筑者的工程智慧 森林可持续经营:给陆地碳汇扩容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