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王剑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14-2-28
选择字号:
重建社会信任体系

 
当一个人看到老人摔倒,或者看到妇女儿童等需要帮助时,伸手给予帮助是普遍心理。如果一个社会存在很多欺骗和陷阱的话,伸出去的援手最终会收回。
 
■本报记者 王剑
 

李强
 
当前,扶不扶倒地老人是我们这个社会的公共话题,受到舆论高度关注,甚至成为网络热搜词汇。最近发生的多起类似事件让这个话题再次升温。一旦有老人倒地,主动搀扶怕被讹,不搀扶心里又过意不去,这是人们最真实的矛盾和纠结。原本再简单不过的助人之行,现在却需要左右权衡,再三斟酌,实在令人尴尬。那么,这一困境背后的社会原因是什么?我们应该通过哪些途径来解决这道难题?道德、法律、社会保障体系如何协同运作、共同发挥效应?围绕这些问题,《中国科学报》记者专访了清华大学社会学系教授李强。
 
《中国科学报》:有人认为,老人之所以将救助者指认为撞人者,是因为老人没有医疗保险,试图以此获得医药费。相应的解决办法是设立老人跌倒险或者老人意外险。对此您的看法是什么?
 
李强:我认为现在的焦点是,老人摔倒产生的医疗费由谁来付,实际上这也是每次产生矛盾冲突的核心问题。
 
一般来说,在社会保障体制比较完善的国家和地区,无论老年人碰到什么情况,总能有相应的保障来承担其医疗费用,从而就不会产生所谓的医疗费由谁来付的问题,当然后面就不会产生连锁的问题。
 
目前我们的保障体制确实存在漏洞。第一,它反映出我们的医保体制还没有实现全覆盖。第二,即使被覆盖的那部分,也是不同体系的保障。比如,城市和农村属于两个体系。事业单位、政府机关以及企业各有不同的保障体系。同时,社会上有很多人尚未参加各种保障或保险。
 
中央已经提出,到2020年社保体系要完成覆盖城乡全体居民。因此,我们在建设过程中要逐步把相关体制一一建立并完善起来。当然,这个难度非常大,过程比较漫长。
 
至于给老人设立“跌倒险”,我觉得应该有两种途径,一是市场型、个人付费的商业保险,其实这个险种当中已经包含人身意外伤害险。另一种,针对老人跌倒设立社会公益型的保险,难度较大。如果能够全部覆盖老年人医疗的话,不管是他跌倒还是突发疾病,或者意外,都可解决。
 
如果我国政府能多拿出一部分社会税收来帮助老年人,包括社会中其他弱势群体,让老年人有了相应的福利,我想,“扶不扶”的问题应该会逐渐消失。
 
《中国科学报》:也有人认为,应该通过立法来保护见义勇为的好人。法律能解决道德领域的问题吗?
 
李强:法律和道德是两个维度,法律不能简单地解决道德领域的问题,反之亦然。
 
地方政府设立相关法律都是对见义勇为行为的保护,但这些地方性法规未必能解决道德领域的问题。法律对行为制定出非常严格的规范和标准,而道德实际上是通过社会舆论对每个人的行为进行约束,一个人的行为有可能违反了道德,但并没有违反法律。一个社会的构建必须法德并重。道德最终是受一个人的价值观、世界观的约束,所以道德建设要从小培养。
 
立法保护好人的思路是想在法律框架下对道德行为进行规范,但法律约束只是一方面,同时还要靠舆论监督、批评。
 
《中国科学报》:扶助弱者原是人性的本能,是什么使今天的中国人不敢实践这一本能?
 
李强:社会正常运作要有“社会信任”。一旦失去了社会信任,这个社会就无法运转,一个社会中,多数人具有同情心、懂得礼义廉耻,其前提是社会要有信任。
 
当一个人看到老人摔倒,或者看到妇女儿童等需要帮助时,伸手给予帮助是普遍心理。如果一个社会存在很多欺骗和陷阱的话,伸出去的援手最终会收回。
 
当前社会失去信任的原因比较复杂,各种各样的行骗伎俩层出不穷,违背社会诚信的事情比比皆是。一个社会的矛盾经过相当长时期的积蓄才会形成信任危机这种局面。诚信一旦摧毁了,复建非常难。
 
中央近期重新强调了24字的核心价值观这一基础道德理念。社会要想和谐就必须实现基础价值观的认同,要在每个人心中构建起正确的核心价值观,从而一步步地重新构建起社会整体的、人与人之间的信任。
 
《中国科学报》 (2014-02-28 第5版 思想周刊)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大规模调查揭示万余种食物相关微生物 科学家揭示超铁元素核合成新机制
6000年古迹揭示石器时代建筑者的工程智慧 森林可持续经营:给陆地碳汇扩容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