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汤寿根
我国是一个濒海大国,让我们的后代从小就了解海洋知识、确立海洋意识、维护海洋权益、保卫海洋领域,是一项具有战略意义的科普举措。
继我的朋友阎安主编的40册“蔚蓝世界海洋百科丛书”之后,科普作家凌晨又推出了一部科普力作“海洋科普馆”,包括:《珊瑚花园》《海洋活化石》《极地精灵》《海兽传奇》《深海杀手》五册全彩图书。凌晨在书中以女性特有的细腻、温柔、婉约的笔触,生动地描述了富丽多采、光怪陆离的海洋世界。
据百度名片介绍:凌晨,本名余蕾,1972年出生于北京宇航世家,曾任《大众软件》编辑。著名科普、科幻作家。科幻作品磅礴大气、刚柔相济,既不失女性的温柔细腻,又洋溢着浪漫的英雄气概。其作品分别获得1996年和1998年中国科幻最高奖“银河奖”。在科幻小说之外,她的创作还广泛涉及散文、杂文和校园文学领域。
从我与凌晨相识多年的体会得知,百度名片的介绍是贴切的。她的创作特色,同样可以在“海洋科普馆”丛书中寻觅到。以《海洋活化石》为例,其中有《浮沉行者鹦鹉螺》《逍遥隐士矛尾鱼》《清净居士文昌鱼》《凌波仙子海百合》《逐浪先锋马蹄蟹》五个独立章节。凌晨在每章中首先以一个拟人化的、富于情趣的科学童话着手,如在《浮沉行者鹦鹉螺》中,以科学童话“神秘的鹦鹉螺”吸引少年读者进入角色;然后,步步深入引导读者迈进科学殿堂;在“鹦鹉螺与人类”中谈到了与人类的关系;在“谁是鹦鹉螺”中进而阐述了有关的学科知识;最后,“海洋馆里的鹦鹉螺”请读者去参观一下实体鹦鹉螺是什么样子的、怎样生活的。每册图书末尾都附有手工作业,以加深读者的印象。
读罢“海洋科普馆”,不禁让我回忆起19世纪法国科幻作家儒勒·凡尔纳的名著《海底两万里》中描述的种种海底奇观和科学知识,以及那艘神秘的“鹦鹉螺”号潜艇和那位冷酷的尼摩艇长。从而又联想到,如果“末日”真的来临,在深海里待久了的人类,许多年代后会不会演化变异,变成20世纪70年代流行的美国科幻连续剧《大西洋底来的人》男主角麦克·哈里斯那样:双手有蹼,眼像猫眼,皮肤不会出汗,身体有惊人的抗压力,游泳速度比海豚还快,只适宜在水里生活。当时不少年轻人都以有一副麦克式的黑眼镜为荣,称为“麦克镜”,还舍不得揭掉眼镜上的商标(像在右眼旁贴了块小膏药),以示此乃舶来品。
“海洋科普馆”(共5册),凌晨著,大连出版社2013年9月出版
《中国科学报》 (2014-02-14 第18版 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