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赵鲁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14-2-14
选择字号:
数字新闻
 
7100倍:温室效应
 
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化学系的研究人员发表在《地球物理研究快报》上的一项研究显示,最新发现一种称为全氟三丁胺(PFTBA)的物质也是温室气体,该气体100年内使地球变暖的效应是二氧化碳的7100倍。而这种工业化学品目前没有受到监管,其在大气中可长期存在。
 
研究人员同时指出,PFTBA在大气中的浓度很低。以多伦多地区为例,PFTBA为每兆亿分之十八,二氧化碳则是百万分之四百。
 
从气候变化的角度来看,化石能耗排放的二氧化碳依然是全球变暖的罪魁祸首。但是PFTBA在大气中比二氧化碳“长寿”得多。研究人员估计,PFTBA不像二氧化碳可以被森林和海洋吸收,可在大气中存在约500年,而且目前在地球上还不知道以怎样的自然方式能净化掉它。
 
12.4万张:火星照片
 
迄今为止,勇气号火星车着陆火星已经10年。勇气号2003年6月10日发射升空,2004年1月4日抵达火星地表,直至2010年3月22日与地球失去联系,任务终止。着陆火星之后,勇气号连续工作了超过6年(这远远超过了最初预定的3个月),共发回12.4万张照片。
 
在它长达6年的整个任务期间,除发回12.4万张照片外,还对15块火星地表岩石进行打磨,对92个目标用刷子进行清理,以便使用其携带的光谱设备和显微成像仪设备进行考察。
 
2006年,勇气号的右前轮发生故障无法转动,但即便如此,在那之后勇气号火星车依旧依靠其他几个还能转动的轮子拖着它行驶了超过0.5英里(约合1公里)。勇气号在停止工作之前一共行驶了4.8英里(约合7.73公里),这是其预定目标的12倍以上。
 
>1000个基因:表达受影响源于睡眠不规律
 
最新发表的研究表明,睡眠不规律会对超过1000个基因造成“严重破坏”,这可以解释为什么总上夜班、时差失调会导致一系列健康问题。
 
据悉,英国萨里大学科研人员通过调节室内光线亮度,让22名受试者的“睡眠—清醒”周期推迟4个小时,3天后这些受试者的睡眠出现在白天的中午,睡眠与清醒时间昼夜颠倒,但睡眠时间仍得到充分保证,并没有减少。
 
研究人员收集了受试者的血样,以观测他们基因表达的昼夜节律变化。试验开始前,人体内约1400个基因的表达呈现昼夜节律变化,但试验结束时,这一数字只剩下230个左右。这表明“人体的许多生物过程遭到广泛破坏”。研究人员还表示,睡眠被破坏对人体的影响可能与衰老相似。(赵鲁)
 
《中国科学报》 (2014-02-14 第15版 纵览)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给宋代古船请来现代“医生” 可控飞行的最小无线机器人问世
胶原蛋白如何“钉”在一起 中国科学家提出捕捉透镜引力波的新方法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