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4年新年伊始,住房城乡建设部首次向全国发布了《城市步行和自行车交通系统规划设计导则》,要求在2015年前,设市城市要编制完成城市步行和自行车交通系统规划,在城市道路新建、改扩建以及城市“绿道”“河道”等工程建设过程中,加强行人过街设施、自行车停车设施、道路林荫绿化、照明等设施建设,全面提升步行和自行车交通系统的安全性、方便性和吸引力。“自行车”“步行”两个词第一次在交通系统规划中占据重要的位置。
事实上,国际上公交系统发达的城市,在重视人行和自行车的可达性建设方面,已有很好的范例。
哥伦比亚首都波哥大拥有700万人口,内部冲突不断,经济问题严重,但它的公交系统却受到全球的高度评价。它拥有拉丁美洲最广泛的自行车道路网络(250公里),世界上最长的步行走廊(17公里),以及地球上最大的“无小汽车日”活动(覆盖了全市35000公顷范围)。
波哥大花费的用于自行车交通改善的资金,几乎是美国全国用于自行车设施的年度费用的一半。自从引进了自行车专用道路,交通出行中自行车方式的比例已经从0.9%上升到4%。波哥大居住密度高(每平方公里12000人,是西半球人口密度最高的城市),采用混合的土地利用模式。城市中77%的出行小于10公里。由于城市道路交通拥堵,在10公里的范围,自行车往往比小汽车速度还快。
为了进一步提倡使用自行车,波哥大官方从2000年开始,在每年二月的第一个星期四举办“无车日”活动。在每个周日,城市关闭120公里的主要道路长达7小时,作为自行车路线,提供给骑自行车的人、溜冰者和步行者。当天气好的时候,周日在波哥大的街道上有150万人骑自行车。与鼓励自行车的措施相匹配的是限制小汽车的措施。通过一项标记管理系统,每天高峰时段有40%的小汽车不得不离开城市中心的街道。在城市核心区安装了柱子以防止小汽车在人行道和自行车道上停车。
在欧洲,绿色交通体系将绿色交通工具进行优先级排序,依次为步行、自行车、公共交通、共乘车,最后才是单人驾驶的自用车。因此,实施公众乐意接受的、以人为本的交通系统,将发展步行街区网络和自行车系统作为交通规划工作的重点。
例如德国,政府鼓励民众使用自行车,并创造相应的条件。在德国任何一个城市,都有色彩艳丽的自行车道镶嵌在道路两侧。各地甚至还提供“人性化”服务,如设置大型人造气流,使骑车人既可借助风力,又能吹风凉快;在自行车道下安装磁感应器,当自行车到达交叉路口时,信号灯指示汽车停下,让自行车先通过。
发展城市步行和自行车交通是预防和缓解交通拥堵、减少大气污染和能源消耗的重要途径。作为历史悠久的自行车王国,恢复骑行的活力,将被寄予厚望。(谷兰)
《中国科学报》 (2014-02-14 第14版 调查)